新闻发布会

这十年,滁州民政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贡献“民政力量”

这十年,滁州民政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贡献“民政力量”

直播时间:2022年10月18日

直播地点: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直播嘉宾: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訾雪梅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市新闻办

访谈简介:主要是介绍我市民政工作十年成就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间隔

手动 自动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滁州民政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2020 年落实省政府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2021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工作)。十年来,我们用实干实效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皖东大地上谱写了新时代民生服务的华美篇章。

——这十年,我们坚持惠民为先,推动巩固拓展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兜底保障水平。连续十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150元/人/月提高到717元/人/月,增幅378%;城市低保标准由370元/人/月提高到727元/人/月,增幅97%。建立健全社会兜底救助保障工作机制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因人因户综合施策,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十年来,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507.82万人次,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38.66亿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533.33万人次,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1.32亿元。健全特困供养制度。健全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农村特困基本生活提高到970元/月;强化敬老院建后管养,落实消防验收(备案)、食品安全许可、法人登记等规定,为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医疗护理保险,为分散供养人员签约家庭医生和照料服务人。十年来累计保障城乡特困对象314.07万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13.12亿余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大力推行“救急难”工作主动发现受理机制,进一步细化明确急难型困难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范围和类别,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取消地域限制,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切实增强临时救助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有效解决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十年来共临时救助10.12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63亿元。

——这十年,我们坚持利民为本,持续提升特殊群体民生福祉。残疾人福利体系更加完善。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发展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场所,争取中央配套资金2385万元推进精神病人福利院建设。十年来累计发放“两项补贴”7.28亿余元,惠及全市85.44万余人次,切实做到应补尽补。未成年人保护政策逐步拓展。建立未成年人工作保护协调机制,完善孤儿养治教康体系,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制度化关爱服务;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全国通办”,逐年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适当延长年龄限制、扩面保障范围。十年来累计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37万人,发放资金1.45亿元。城乡公益性公墓实现全覆盖。编制《滁州市市县级公墓专项布点规划(2022-2035)》。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0座,镇村级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204座,墓穴格位共45.5万个,实现公益性公墓市、县、乡(镇)、村四级全覆盖。建立流浪救助管理联系和监督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制度、民政民生工程社会监督员制度,每年组织“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活动;强化“互联网+”寻亲服务,落实生活无着人员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机制,确保他们的基本安全和权益得到保障。十年来累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3.35万人,发放资金8267.04万元。

——这十年,我们坚持老有所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力支撑。完善优化高龄津贴制度。2012年底在滁州主城区建立高龄津贴政策,2015年覆盖全市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经过先后三轮提标,总体补助标准全省最高,具体补助标准为:80-89周岁每人每月6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300-1200元(各县、市、区补助标准有差异)。十年来共发放高龄津贴5亿余元,惠及全市13.4余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提标扩面。2015年开始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2017年开始在滁州主城区,探索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进行,2019年全市全面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十年来共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8600余万元,惠及全市7.2余万老年人。养老机构建设提质增效。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出台建设补贴、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办及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12420张增长至18121张,增长率45.9%。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养老机构消防许可和食品许可全覆盖,2019年所有养老机构116项基础指标全部达标,同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委托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从0增至56.4%,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从9.6%增至83.7%。

回首十年,滁州民政为新时代滁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了“民政力量”。展望未来,滁州民政将在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切实强化使命意识、全局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努力建设法治民政、智慧民政、温暖民政、专业民政、勤廉民政,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贡献贡献更大力量。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大力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或引入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或企业,继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品牌化、连锁化、社会化,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充分运用市场规律和资本力量,不断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项目化、精准化、产业化,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智慧化、专业化、法治化,积极构建智慧医养新体系,持续打造人才建设新高地,推动养老服务向更深层次、更高品质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扎实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在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有效发挥平台监测、预警作用,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助力乡村振兴。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开展残疾认定联合审核,做到两项补贴应补尽补、应退尽退。推进市精神病人福利院建设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及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发挥康复辅助器具特色产业园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加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内部企业的互联互通,做好产业园与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的衔接。严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发挥好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营造共同关爱未成年人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精准化保障,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持续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养治教康安+社工一体化区域儿童福利机构。积极申报首批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全面提升基本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和违规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规范整合农村自然埋葬点,拓展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探索建立文明节俭办丧习俗社会新风尚,建立骨灰跟踪机制,确保公益性公墓的安葬率。完善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继续做好婚姻登记“市内通办”工作,积极推进“跨省通办”。增强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为导向、城乡统筹的安葬服务供给格局,抓好城乡公益性公墓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