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解读市委一号文件

解读市委一号文件

直播时间:2024年5月16日

直播地点: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直播嘉宾: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程军才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承办单位:市新闻办

访谈简介:主要是通过文件出台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市委一号文件。

文字实录

间隔

手动 自动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年4月2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中共滁州市委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委一号文件”。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文件起草背景

2023年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市上下紧扣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目标,聚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农业强市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全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量质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稳产保供能力得到新巩固。获批全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市试点、全省唯一,争取高标田建设国债资金居全省第一。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46.1万亩、总产95.43亿斤,面积增量、总产增量、总产增幅均居省第一,创历史新高。水产品产量、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食用菌产量、生猪产能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二是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第二届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长三角预制菜(明光)大会暨中央厨房产业大会。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新增企业数、产值增速、产值占全省比重,分别居全省第一、第四、第五。绿色食品产业链招引项目总投资373亿元,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三是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首批10个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加快建设,今年又有14个村入选2024年度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全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调度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活动。全市累计创建13个国家级、12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天长入选全省首批10个“千万工程”重点县,明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四是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全省唯一;率先在全省整市开展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并获批纳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天长、南谯、明光宅基地制度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来安做法获农业农村部领导批示肯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年初,省委书记韩俊在省委常委会来滁现场办公会上,提出“滁州要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上有更大作为”。对标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市全委会、两会以及省委常委会来滁现场办公会等精神,加快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市委一号文件。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

文件共分9个部分、34条。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两条底线、三个提升、三个强化”。

“一个目标”是指“建设高质高效农业强市目标”,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文化兴盛、乡村善治、共同富裕“六个之路”,持续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滁州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乡村全面振兴上有更大作为。

“两条底线”是指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一是加快建设“百亿斤粮仓”。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扎实落实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243.5万亩、产量95.43亿斤以上。要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国整市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万亩以上。二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调要落实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就业和结对帮扶,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是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一是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调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补齐特色产业短板,推进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左右。二是深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强调要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差异化建设精品示范村、扩量建设省级中心村,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断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打造更多平安乡村。

“三个强化”是指“强化科技支撑、强化改革赋能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强调要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全年新增3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完成2个以上省级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数字化提升。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强调要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把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作为“一号任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持续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整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确保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40%。三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要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各方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文件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因地制宜。立足滁州实际,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基础上,聚焦市委七届六次全会、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三农”工作部署,提出一些具有滁州特色的“自选动作”,如实施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指数保险、推进农发集团参与乡村建设、打造人居环境整治“陆郢模式”2.0版等。

二是突出自我加压。聚焦提升粮食单产、做强特色产业、扩量建设中心村等,提出针对性举措。在指标设置上自加压力,拉高标杆,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幅、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水稻机插(机抛)秧率等16项指标高于省定目标。

三是突出落地见效。“市委一号文件”细化分解了74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工作落实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市委农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切实把市委一号文件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谢谢大家!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出问题。


记者问答环节

1.去年全市启动实施了“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今年市委一号文件还将如何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我们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硬件和软件,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是在乡村“宜居”上下功夫。以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牢固树立“为农民而建”思想,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往户延伸,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人居环境整治“陆郢模式”2.0版,逐步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

二是在乡村“宜业”上下功夫。持续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依托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等平台,加快招引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优质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培育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百余家左右,确保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超1300亿元。加快推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提质升级,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这位“三农”工作的中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在乡村“和美”上下功夫。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在“和”字上下功夫,把“和”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方方面面,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支持开展丰收主题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农村主题突出、带动效果明显的特色节庆活动,常态化选树“滁州好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持续激发乡村基层治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