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我市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划出重点防范区,排隐患、重监测、压责任

    发布时间:2020-05-15 10:23
    【字体:打印

    我市位于郯庐地震带上,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随着汛期的来临,面临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挑战。昨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为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印发《滁州市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划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区,实行排隐患、重监测、压责任等举措,筑牢防治“安全网”。

    全市划出重点防范区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汛期降雨量与往年基本持平,极端天气数量增多。结合今年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情况、地质环境条件和历史数据分析,极端天气引发高陡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发生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大。为此,《方案》划出重点防范区段。

    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明光市、凤阳县、定远县丘陵山区的切坡建房和公路、铁路交通工程建设,影响山体的稳定性,极端天气易引发岩土崩塌、滑坡,应重点防治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定远县石膏矿、盐矿、琅琊山铜矿周边废弃古矿井等地下开采区域,极端天气和人为活动易引发地面塌陷,应重点防范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滁城范围内,琅琊区龙池花园小区西侧,以及琅琊山风景区欧阳修纪念馆院内南侧等区域,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应加强巡测巡查,防范崩塌。

    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次为1-2月。全年应加强防范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多措并举筑“安全网”

    根据《方案》要求,我市采取排隐患、重监测、压责任等系列举措,防范地质灾害。

    《方案》指出,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及早部署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对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隐患点,各地要组织相关单位制定专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在灾害隐患点公布预警预报方式、防灾避险路线、应急避难场所和自救互救方法。要全面开展以搬迁避让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对已完成治理的工程,要加强监测评估,确保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各地要全面实施“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管专管员工作职责,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支撑作用,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

    此外,各地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预算,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治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