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滁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重点解读

    发布时间:2021-08-31 14:40
    【字体:打印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奋力谱写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市市场监管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把握“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坚持创优市场准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创优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全面促进消费升级,坚持深化质量强市建设、推动经济体系优化转型,坚持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严守市场安全底线、促进平安安徽建设,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完善履职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市场能力现代化,为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二、制定意义

    根据《中共滁州市委关于制定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滁州市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滁州市场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开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编制相关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市场监管各方面和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场监管部门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投资创业需求、消费需求和安全需求,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市场环境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滁州建设蓝图,牢牢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找准监管与发展的结合点、着力点,更好发挥市场监管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撑科技创新、提升供给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守护民生底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我市形成新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科学监管、社会共治。把提高监管效率作为市场监管的基本要求,整合配置资源、优化监管要素、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阳光监管和综合监管,实施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长效治理,把体制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探索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增强监管的主动性、敏锐性和精准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留足发展空间,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等各方作用,形成企业自治、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共建共治共享市场监管新格局。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争先进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坚决破解监管工作中的各种观念桎梏、制度障碍和瓶颈制约,加快推进市场监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标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开拓创新、突出特色,全力打造在全省领先率先、在地方有为有位的滁州市场监管工作品牌,提升滁州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层次。

    五是坚持系统集成、深度融合。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实行产品和服务全链条监管、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运用多种手段实施综合监管,对影响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形成全方位震慑。坚持“融通贯通激活力、服务大局聚能量”,深入推进职能整合和队伍融合,实现更深层次的“化学融合”,进一步强化系统功能、提升结构效率。

    四、总体目标

    按照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根据我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我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市场准入环境更加便捷。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更加便捷高效,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活跃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市场竞争秩序更加公平。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效显著,影响市场竞争秩序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

    市场消费环境更加优化。消费维权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消费投诉举报系统不断优化,消费投诉公示制度全面推行,消费者低成本、高效率的维权机制更加健全,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维权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

    市场供给质量全面改善。质量强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质量促进机制、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全面夯实,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大幅增加,质量提升、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市场安全形势更加平稳。与全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监管领域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建立,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风险分析、预警、响应、处置系统不断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市场监管效能全面提升。上下贯通、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体制逐渐成熟定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更加完善,社会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监管科学性有效性明显提高,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主要任务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登记门槛,扩大“确认制”改革试点,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加快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二是严格市场监管执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价格执法,加强网络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传销,加强广告监管,加强其他市场监管。三是深化质量强市建设,营造协同发展的质量供给环境。完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实施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计量基础支撑,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探索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四是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营造深度融合的知识产权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培育力度,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能力。五是全面服务消费升级,营造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维权投诉平台建设,健全消费维权制度体系,放心满意消费创建,发挥消费者组织作用。六是严守市场安全底线,营造全民共治的安全治理环境。推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整治,深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完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药品监管力度,支持医药企业健康发展;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推进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创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实施产品风险监测预警,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强化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深入开展工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七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营造开放共享的市场发展环境。推进营商环境联建,推进监管执法联动,推进重点领域联管,推进质量基础联通,推进消费环境联创,推进知识产权资源联合。八是提升履职支撑能力,营造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理顺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机制,强化执法办案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深化普法宣传,精准科学选人用人,健全人才队伍体系,构建智慧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六、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全市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和执行力,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推动市场监管事业迈上新征程。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重行重效,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到底到位,切实做到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积极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细则,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续开展“三查三问”,坚决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土壤。四是加强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开展政治巡察,强化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用铁的纪律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五是加强组织协调。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市场监管事业的领导,把发展规划作为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六是统筹规划衔接。要注重工作协调,积极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把相关任务目标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和重大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运用创新性思维、改革性举措,创造性地落实好规划任务。七是强化督查考核。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将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