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年2月份全市传染病疫情提醒

    发布时间:2022-02-22 09:24
    【字体:打印

    目前,我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 ,此起彼伏,全球疫情仍处于高流行态势,防控形势严峻而复杂。因此广大市民仍需要提高防控意识,此外,各大中小学校相继开学,大量人员聚集,也需提高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意识,滁州市卫健委提醒您,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传染病: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 1~14 天,多为 3~7 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室内的通风换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安全食用进口冷冻食品。密切关注发热、咳嗽,出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等。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和全身性发热为主。

    预防措施:可以接种疫苗(可预防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加强幼儿、儿童卫生意识;做好儿童常用玩具以及学校等集体场所的消毒工作;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等。

    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感染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

    传播途径:可通过气溶胶、接触、食物、水传播。

    临床表现:自限性疾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儿童和成年人均可感染。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手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食品充分加热,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时应使用手套和口罩,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受污染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清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外就餐尽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

    4、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传播途径:飞沫、直接接触等。

    临床表现: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

    预防措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多喝热水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