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桑东风:介绍《滁州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2-06-15 15:20
    【字体:打印
    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间:2022年6月14日

    地点: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嘉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级调研员 桑东风

    简介:介绍滁州市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主要内容。

    原文链接:https://www.chuzhou.gov.cn/content/article/1110116006

    文字实录: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加滁州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督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为了科学、有效应对今年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减少因灾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1月至3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在全市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滁州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已于5月25日发布实施。这次新闻发布会,就是通过宣传介绍方案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了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面,我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

    一、2022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22年汛期(5~9月)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定远北部、凤阳、明光、来安、天长略多于常年,南谯、琅琊、全椒接近常年。降水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暴雨天气有所增加,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入梅较常年偏早,出梅接近常年,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8、9 月为台风活跃期,将有 2—3 个台风影响我市。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预测2022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局部地区较常年可能加重,丘陵山区仍以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为主,平原地带以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为主。

    二、重点防范区

    根据全市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1处,威胁98户360人,财产2609万元。

    重点防范区段如下:

    (一)重点防范区

    1. 重点防范区域。琅琊山景区及托管区域、南谯区西部南部山区、全椒县西部山区、来安县北部山区、定远县石膏矿开采区域和盐矿开采区域 、明光市丘陵山区的切坡建房等。

    2. 重点防范地段。在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项目沿线两侧1千米或第一斜坡带范围内。

    (二)重点防范隐患点。受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根据2022年汛前调查成果,结合危害程度和稳定性,将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定为2022年重点防范点,分别为琅琊山风景区欧阳修纪念馆院内南侧崩塌、南谯区施集镇丰山村汪郢滑坡、全椒县马厂镇铜井村姚村组滑坡、全椒县马厂镇铜井村河南村民组滑坡、来安县杨郢乡志凡村槽坊组滑坡、明光市韩山路北段韩山社区崩塌地质灾害点。

    三、重点防范期

    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中 6、7 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 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其次是1-2月,主要防范因雨雪冻融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一)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皖政办秘〔2020〕71号)要求,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落实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加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力度,重点加强学校周边、旅游景区、人口聚集区、重要基础设施等区域隐患排查。全面完成8 个县(市、区)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工作,基本掌握全市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及时动态更新隐患点数据库,建立风险台账,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

    (二)深入开展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按照《滁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滁政办秘〔2019〕141号)要求,全市划定了28个地质灾害管理网格。

    1.明确了网格责任人28名,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履行属地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是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乡镇(街道)辖区网格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明确了网格管理员25名,由各乡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网格工作的管理、监督和考评,为网格管理直接责任人,负责编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时,组织核实、上报灾(险)情,协助做好应急处置和群众自救、互救工作,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做好日常工作记录。

    3.网格协管员9名,由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科学划定撤离路线,指导隐患点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参与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突发地质灾害时,开展应急调查,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4.网格专管员29名,由村或社区负责人担任,专门负责网格内地质灾害点的观测、组织网格内群众防灾避灾;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维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设施和设备,开展日常巡查及汛期巡查、排查、核查,做好群众自救、互救工作。

    (三)及时启动临灾避险转移。科学制定临灾避险方案,明确防灾责任人、预警信号、疏散路线和临时安置场所,设立醒目警示标志并向社会公告。出现灾害前兆或遇有险情时,当地人民政府应按照“主动避让、预防避让、提前避让”三避让原则,迅速启动避险转移预案,快速转移受威胁群众,妥善安置受灾转移群众。未开展安全评估,严禁临时转移群众返回原住址。

    (四)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坚持“以搬迁避让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科学制定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防范措施。对风险等级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结合新农村、美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移民、乡村振兴等政策,统筹安排,实施搬迁避让,及时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对风险等级高、不宜搬迁避让的,要实施工程治理。对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点,可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治理措施,及时排危除险,切实消除灾害威胁。2022年全市计划安排专项资金470万元,对全市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治理,其中搬迁避让项目1个,工程治理项目2个,共搬迁25户64人。

    (五)实施防灾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级地质灾害防治中心的职能职责,落实专业队伍驻守制度,将驻守专业队伍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纳入当地防治责任体系,提高防治技术指导水平,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快速高效的技术支撑。全市8个县市区均落实了专业技术队伍派驻,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靠向基层,各项防范措施进一步切合实际,提高了基层的识灾、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组织编制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层层压实防治工作责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应急、气象、水利、住建、交通、教育、经信、文旅、地震等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和行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资金保障,强化资金监管。各地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综合治理、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工作。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款专用,保障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考核问责,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媒体朋友们,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抓早抓实抓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责任与行动守好铸牢安全底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此希望新闻媒体朋友们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