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解读《滁州市“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2-10-11 15:15
    【字体:打印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滁州市“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滁政办秘〔2022〕38号,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为进一步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积极申报,今年1月份,中央网信办等16部门《关于印发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的通知》(中网办秘字〔2022〕72号),确定我市为国家“区块链+民政”特色领域创新应用试点地区,试点时间为两年(2022-2023年)。结合本市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扎实推进“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加强区块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滁州市民政联盟链,探索民政领域应用场景,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三、起草过程

    市民政局依据有关要求牵头编制试点任务书,通过民政部及中央网信办专家评审后,牵头起草了《滁州市“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经公开征求意见,三轮征求市财政局等8个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意见,形成了《方案(送审稿)》。9月15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方案》起草情况汇报,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滁州学院等8家单位参会,与会人员对《方案》做进一步讨论,形成一致意见。9月23日,《方案》通过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于2022年9月30日印发实施。

    四、工作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民政领域的应用模式和途径,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助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养老服务为切入点,建成开放、可扩展的养老服务区块链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对现有滁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区块链+智慧养老”;2023年,基本建成多主体参与、多业务协同、数据有序共享流动的养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为区块链技术在其他民政业务领域应用提供借鉴和示范,逐步拓展至电子证照跨链认证、社区治理、社会救助、社会事务、社会工作及慈善等领域。      

    五、主要内容

    《方案》分为4个部分和1个附件。

    (一)总体要求。主要阐述了滁州市开展国家“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主要任务。围绕到2023年“基本建成多主体参与、多业务协同、数据有序共享流动的养老服务创新应用场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为区块链技术在其他民政业务乃至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和示范”的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共五个方面,10项具体工作任务。

    一是做好基础支撑工作。首先要建成开放、可扩展的区块链技术平台,构建链接至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机构等养老服务参与主体的养老服务联盟链,同时,平台将通过多级加密机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是打造各项补贴管理应用场景。一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老人直补津贴申报、审批及发放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申请资料、审核、审批及发放记录等数据被篡改或伪造,实现对直补津贴发放全过程的多方存证及实时可监督;另一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养老服务机构各类建设及运营类补贴的申请、审核、审批及发放记录,涵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同、设计图纸、物料信息等建设数据及护理、助餐、助医、上门服务等运营数据被篡改或伪造,实现对补贴发放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三是打造服务过程监管应用场景。一方面通过系统链接监管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老年人等主体,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机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机构、适老化改造机构等服务主体重要节点数据不可被篡改,可完整追溯,确保养老服务的全流程和高效监管;另一方面通过设计跨链协同机制,实现养老服务过程监管链及养老补贴管理链间的数据共享与流转,为养老服务补贴申报提供可追溯的数据支撑,利用相关技术,有效识别和筛选异常信息,进一步提升养老补贴发放的智能化及精准化水平。

    四是培育相关产业生态。一方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制定面向智慧养老服务的区块链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另一方面鼓励优秀养老服务主体参与试点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落地与应用,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养老服务区块链应用探索

    五是探索其他民政领域应用场景。在“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社区治理”、“区块链+社会救助”、“区块链+婚姻登记”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其他民政业务领域的应用。

    (三)进度安排。将试点工作区分为“谋划部署、基础建设、优化提升、全面应用”四个阶段。

    谋划部署阶段(2022年9月底前)主要工作为:编制完善试点任务书、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组建专家委员会、遴选应用试点单位、启动平台建设。

    基础建设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1月)主要工作为:建成技术平台、构建滁州市养老服务联盟链、打造“区块链+养老服务补贴管理”“区块链+养老服务过程监管”等应用场景、确定试点应用单位、开展试运行、起草相关标准、进行试点年度工作总结。

    优化提升阶段(2023年2月-2023年6月)主要工作为:组织开展区块链技术培训、扩大试点应用范围、完善平台及相关应用软件、探索区块链在养老产业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打造相关智慧养老高科技企业、完善地方标准草案。

    全面应用阶段(2023年7月-2023年12月)主要工作为:全面推广“区块链+养老服务”、完成相关地方标准的制定、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区块链平台推广方案、探索区块链在民政其他方面应用场景、进行项目验收。

    (四)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支撑、统筹资金保障、强化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成立滁州市“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滁州市“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专家委员会,三是统筹设立“区块链+民政”创新应用试点工作专项资金,四是全方位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附件。明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相关单位职责分工。

    六、惠民利企创新举措

    《方案》坚持总体推动、突出重点,围绕惠民利企,提出“区块链+民政”养老服务发展的创新举措,尤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

    一是为老人提供全面保障。一方面在保障老人敏感数据的私密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上链存证老人直补津贴申报、审批及发放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申请资料、审核、审批及发放记录等数据,通过分布式账本防止数据被篡改或伪造,实现对直补津贴发放全过程的多方存证及实时可监督,解决高龄补贴等直补发放存在的冒领、多领、伪造申报或发放记录等问题,达到精准发放补贴、老人可实时查验申请或审批存证。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养老服务过程监管”系统,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机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机构、适老化改造机构等服务主体重要节点数据进行实时共享、存证,实现每条养老服务数据由多方记录确认,不可篡改,可完整追溯,确保养老服务的质量监管业务,推动养老机构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二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支持。一方面推进“区块链+智慧养老”标准化建设,制定面向智慧养老服务的区块链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涵盖智慧养老服务联盟链数据格式、智慧养老服务联盟链隐私保护、智慧养老服务联盟链安全、智慧养老服务区块链平台接口等方面。另一方面在优化完善滁州市养老服务联盟链的基础上,鼓励优秀养老服务主体参与试点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落地与应用,支持市场主体开展养老服务区块链应用探索,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块链+智慧养老”典型案例和滁州经验。

    七、下一步工作

    滁州市将按照试点方案统筹推进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突出矛盾困难,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试点预定目标。

    八、政策咨询

    咨询单位:市民政局

    咨询电话: 0550-304937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