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解读】《滁州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2-08 11:31
    【字体:打印

    一、背景依据

    1、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文旅政法发〔2021〕40号)。

    2、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皖文旅发〔2021〕40号)。

    3、《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于2021年4月印发实施。

    4、2020年下半年,滁州市政府部署启动市级“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5、确定“十四五”期间滁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品牌形象,加快文化旅游融合步伐和全域旅游进程,全面推动滁州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合宁两大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水平和文旅产业贡献度。

    二、编制过程

    2020年12月,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滁州学院为《规划》编制单位,明确了《规划》编制任务和要求,成立了以滁州学院“滁州市首席文旅专家工作室”、皖东旅游发展研究智库等专家和教师组成的《规划》编制工作组,确定规划任务框架和核心思路,制定规划整体编制方案。滁州市首席文旅专家教授作为《规划》主要领衔编制人员和指导专家,全程参与《规划》编制思路、框架确定、规划目标、发展定位、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内容的论证、指导和编撰工作。

    2021年1月,《规划》编制单位组织专业队伍,先后数次赴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开展研商座谈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地踏勘调研,广泛收集素材资料,听取市县两级多部门意见及建议,形成规划编制依据文件和相关素材。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和市县两级文旅、国土、规建、农业、林业、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村)的支持和配合下,编制单位通过深入研讨、广泛交流、精心撰写,于2021年8月份初步完成《规划》主体编制任务。

    2020年底至2021年8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9次组织召开《规划》编制思路交流研讨会、中期汇报会、专章讨论会、汇报交流会、规划成果研审会等,市县两级文旅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及地方旅游院校相关专家参加研讨。通过深入征询吸收各界意见和建议,编制单位不断修改和完善《规划》。

    2021年9月11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召开《规划》评审会。评审专家组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安徽农业大学、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发改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专家人员组成,市县两级文旅部门负责人和业务科室参加会议。会议听取编制情况汇报和参会人员意见建议,认真审查全部规划成果,评审通过《规划》。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规划》相关内容。

    三、规划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国家和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部署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突出政策赋能、区域联动、产业融合、文化传承、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品质提升、人才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全面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和全域旅游进程,推动滁州文旅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打造长三角地区文化特色鲜明的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由10章组成。其中,第一章“发展基础”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成效、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分析了“十四五”期间文化旅游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二章“思路与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滁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提出了“一道引领、双核驱动、三区并进、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第四章“重大工程”谋划了推动“十四五”滁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八大工程。第五章“文旅产品体系”构建了滁州文旅“四大”产品体系、“八大”类沉浸式产品,创新了文旅产品供给。第六章“服务要素体系提升”从满足文旅发展的基本要素提升和完善集散、智慧、标识解说等服务体系进行规划设计。第七、八、九章为“文化事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个规划专章,每个专章均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重大项目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第十章“实施保障”从体制、政策、资源、投入、人才等方面提出实施“十四五”全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符合《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定位、目标、任务和要求,在总体方向、规划思路等方面均与全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较为吻合和同步,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前瞻性,对“十四五”及未来一定时期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根据市政府法制审查工作要求,《规划》已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局法制机构的合法性审查。

    五、重点创新

    1、确立文旅发展定位。到2025年,文旅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有力,传承创新能力提升,文化和旅游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旅游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将滁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特色鲜明的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明确“1231”发展目标。1—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形成1个全国领先的自驾旅行服务体系;2—打造“两岗”知名红色文化品牌(“龙岗1941”、“小岗1978”);3—打造3个全国知名文化IP(明源文化、醉翁文化、小岗精神);1—文旅产业发展水平稳居安徽省第一方阵。

    3、确立发展空间布局。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引领,突出明文化和醉翁文化的核心驱动作用,着力打造明源文化旅游区、生态康养度假区和红色文化传承区,建设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形成“一道引领、双核驱动、三区并进、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4、构建4大产品体系。(1)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以“微度假”为核心,构建全国领先自驾游产品;(2)深挖乡村资源,打造“滁州宿集”产品集群;(3)聚焦“一老一小”,发展特色亲子康养产品;(4)围绕特色资源开发8大沉浸式主题产品:“人文皖东”文化体验类产品、“江淮人家”乡村旅游类产品、“动感户外”体育旅游类产品、“古城夜游”夜游消费类产品、“知行滁州”研学旅游类产品、“健康颐养”休闲度假类产品、“魅力遗产”文化活化类产品、“激情岁月”红色传承类产品。

    5、实施8大重点工程。战略平台构建工程、优秀文化传承工程、重点项目引领工程、品牌建设推进工程、文旅创新发展工程、一体化营销推广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文旅惠民提质工程。

    6、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旅游产业边界,大力实施行业产业“+旅游”行动,推动多领域、多业态联动发展和融合发展,加快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域化进程。

    7、突出3个规划专章。在常规篇章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事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3个规划专章。每个专章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重大项目等重点方面进行专项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滁州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工作着力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