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解读《滁州市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

    发布时间:2022-11-16 16:00
    【字体:打印

    一、起草背景及依据

    1.科技部有要求。202216日,科技部批复支持滁州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以两办名义印发《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滁办字〔202231号)。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是到2025年我市科技创新的总牵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策支撑。

    2.省政府有部署。202262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号)。72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主持召开全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推进会,要求各市出台落实行动方案。

    3.滁州发展有需要。我市“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自2017年制定出台,实施5年多来,我市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全省位次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政策目标基本实现。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需要对于既有政策进行适应性调整,更好保持精准性、发挥导向性。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1.制定意义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 )精神,推进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育强创新主体和转化主体,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若干措施》。

    2.总体考虑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滁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抓手和核心推动力,这是滁州创新型城市的最大特点,应当坚持以这条主线贯穿政策体系。

    考虑到滁州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次政策体系突出体现出三个变化:一是由普惠向择优转变,政策覆盖面不再是优先目标,更着眼于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二是由事后向事前延伸,对于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采取后补助方式给予激励,对于投入大、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难以实现的,采取多方合作、提前支持;三是由项目式向平台化过渡,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研发项目不再单独支持,着重支持产业链共性平台建设以及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让域内行业共享。

    三、文件起草过程

    市科技局负责牵头编写《若干措施》工作。经前期调查研究、材料整合、组织研究、内部商讨等步骤,制定出《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于97日征求36个相关单位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对《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99日下午,根据市领导批示要求,市政府副秘书长凌斌组织召开了《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征求修改意见与建议现场会议,各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参会,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市科技局在会后经过充分研讨,对文本做出多次修改

    919日,市科技局再次发函向各相关单位征求《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多次进行相应完善,最终形成《若干措施(送审稿)》

    《若干措施(送审稿)》在通过市科技局内部法制机构规范性审查后,提交市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提交市市场监管局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并根据市司法局和市市场监管局的专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1015日,吴劲市长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包括本文件在内的三个科技创新有关文件专题汇报。本文件在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若干措施》通过在育强企业创新主体、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等11个方面提出的30条具体举措,致力于紧跟省政府相关指导文件《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皖政202264)的步伐,在深化滁州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上做出效果,在加快滁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上拿出成绩,在完成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任务目标上夯实基础。

    五、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主要包括:育强企业创新主体、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孵化载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科技强农计划、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推进创新园区集群建设、建立对接服务机制,11个部分,30条具体措施

    若干措施》结合省市科技创新工作新要求,结合滁州实际,提出了以下七个方面新举措。

    1.在育强企业创新主体方面,提出了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出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配套奖补措施,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扩面清零行动,出台科技创新券扶企助企办法和开展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试点等创新政策与举措。

    2.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方面,提出了支持一室一中心建设,建设企业场景促进中心,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等措施及奖补政策。

    3.在完善专业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建设滁州科技大市场,发展壮大科技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等新举措。

    4.在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方面,率先在全省试点开展加速器备案工作,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提升孵化载体能力建设。   

    5.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改进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坚持谁能干就让谁上的原则,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等方式,创新实施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鼓励、引导企业到沪苏浙等地设立人才飞地”“研发飞地等措施。

    6.在强化科技金融赋能方面,提出了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加大成果转化基金规模等措施方法。

    7.建立对接服务机制方面按照省政府要求成立滁州市科技成果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市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发挥科技情报员”“企业科技副总”“科技联络员”“科技特派员服企、助企积极性,开展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对接工作。

    六、创新举措

    针对有关要求和滁州实际,创新性提出以下新措施:

    1.支持一室一中心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被列为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对象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市财政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600万元前期资金支持。

    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两清零行动。采取事前资助、事后补助等方式,实施一对一服务,指导帮助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两清零。建立倒逼机制,将有无研发活动、研发机构作为市财政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3.开展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试点工作。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滁州高新区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对企业分类指导、精准支持,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成立市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组建由懂科技的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产业关键技术人才、投资专家等不同行业代表组成的滁州市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其中企业家占比不低于50%。提供高质量咨询和指导,共谋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5.完善常态化科技成果捕捉机制。建立科技情报员机制。由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联合牵头,市、县(市、区)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选派科技情报员,围绕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定点联系高能级研发平台,贴身寻找捕捉重大科技成果。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1.保障措施

    为保障《若干措施》切实落地执行,强化部门协同,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建立滁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市领导为召集人,联系科技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学技术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召集人,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体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审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投资促进局、滁州银保监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学技术局,联席会议的日常事务和联络工作由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确定 1 名科级联络员。

    2.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抓好《若干措施》执行情况,落实任务、压实责任,充分调动各个县市区、园区及有关市直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心聚力抓好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工作,推动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有条不紊顺利展开,为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安徽省创建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

    八、政策咨询

    文件制定牵头科室:市科学技术局

    咨询电话:0550-30240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