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滁州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30日在滁州市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更是滁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环境挑战加剧、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历史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紧扣“四个走在前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有效投资攻坚年和“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行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向好态势,多数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实现了“季季红”“全年红”。
表1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2年计划 |
2022年完成 |
|||
增长(%) |
增长(%) |
全省位次 |
绝对值 |
全省位次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9.5以上 |
5.5 |
1 |
3610 |
3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12以上 |
10.1 |
3 |
— |
—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6以上 |
16.5 |
1 |
— |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2以上 |
4 |
1 |
1556 |
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与经济增长同步 |
13.3 |
5 |
278 |
3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4.2 |
10 |
62.7 |
5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5 |
23.4 |
11 |
1.6 |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高于经济增长 |
5.2 |
41043 |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3.5左右 |
7.1 |
18630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3左右 |
2.1 |
—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4万人 |
13.4 |
— |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5.5以内 |
5.5以内 |
—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 耗降低 |
% |
完成省下达目标 |
完成省下达目标 |
— |
(一)着力抓好“双招双引”促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赛马考核名列前茅。坚决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加强精准调度发力,强力扩大经济向好态势,经济运行评议连续四个季度位居全省第一,为企优环境评议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投资赛马连续四个季度受到省表彰奖励。在全省三个季度经济运行排名中,8个县市区均取得较好位次,其中天长、来安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各县(市)前三、南谯连续三个季度位居全省各区前二。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三个县域全覆盖。
招大引强再获突破。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行动,“线下招”与“云上引”相结合,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滁州。全市新签约亿元项目478个,八大产业链项目占比超70%,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亿晶光电、旭合光电、天合光能等8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再度在滁成功举办,千余名客商集聚滁州,千亿元项目落户滁州。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升级版,建立八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37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团队超400个、省级领军人才项目20个。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建立项目专班和土地要素保障会商机制、项目建设闭环管理机制、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机制。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80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20个。参加全省四批次开工动员项目383个、总投资25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1、第3、第2位。尚德光伏、龙源昆宇、力神动力电池等一批8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开工纳统,弗迪电池、中润光伏、九州工业等一批好项目竣工投产。组织实施重点项目谋划月活动,未来3年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3000个,总投资超2.5万亿元,为投资增长提供有效支撑。
有效投入不断扩大。大力实施有效投资攻坚年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1位,投资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表彰激励。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技改投资、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48个项目纳入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清单,已投放项目17个、基金额度20.6亿元。争取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379个,居全省第1位;总投资1656.7亿元,贷款总需求644.9亿元,均居全省第2位。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补助资金21.2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8.2亿元、居全省第2位。申报发行企业债券46亿元,获批发行20亿元。与4家银行签订总规模26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二)着力抓好创新驱动促升级,产业质效不断提高。
创新资源加快聚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获批省工业设计中心7家、省工程研究中心8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9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6个,滁州高新区科技服务集聚区获批省级科技集聚区。新开展大院大所合作项目65个,累计联合建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总数突破10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25家。明光凹凸棒新材料、全椒节能环保内燃机均获批科技部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优势企业6家、省专利奖17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3.7件,天长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入选中国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双百强”。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6.5%,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5%,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获批国家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达94亿斤,“稻虾共作”面积117.4万亩、居全省第2位。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建成高标准农田70万亩、位居全省第1位。农业“大托管”面积达100万亩,来安获批省级“大托管”服务试点。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大会在小岗成功举办,新增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74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9个,获批省级“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3个,定远高潮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实施“6123”倍增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八大产业链建设,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增规上企业375家,总数达2213家、居全省第2位;产值超50亿、百亿企业分别达到16家、8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总数达14家、居全省第3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4家。战新产业发展壮大,产值增长22.2%、占全省比重10.3%,占全市规上产业比重44.6%。光伏产业实现倍增式发展,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06%,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和光伏玻璃产能均占全省5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超千亿,智能家电等产业实现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持续壮大。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皖美消费·乐享亭城”促消费行动,服务业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2家、总数达249家;净增限上商贸企业616家、总数达2105家。新获批两业融合试点园区1个、企业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个,省级冷链集配中心2个,定远获批全国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整县试点,凤阳获批省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试点县,定远、来安获评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全市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5、第4位。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入选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南谯获批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着力抓好一体化发展促开放,合作共建再上台阶。
新型功能区成效明显。“2+2”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新突破。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功能区一期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二期启动区9平方公里加快建设;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676亿元,捷泰电池片、飞利浦家电、博晶半导体等大项目建成投产。天长—六合功能区起步区已建成8平方公里,南信大金牛湖校区4000名学生已入学。明光—盱眙功能区全面启动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企业18家。77个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项目个数居全省第2位。
省际合作园区纵深推进。“1+3”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迈出新步伐。中新苏滁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个、在建26个,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6家。宁滁结对合作帮扶协议正式签署,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合计规划面积近40平方公里,率先落地高端锂电材料、光伏、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一批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滁宁城际、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加快建设,滁宁城际滁州段工程基本完工。S14滁合高速开工建设,明巢、来六、宁洛高速滁州段改扩建加快实施,滁天高速建成通车。G104汊河大桥重建工程竣工通车,来宁客运枢纽中心主体完工,窑河—高塘湖复航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明光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天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近6000个。江苏滨海LNG配套管线滁州段建成投产,皖东北天然气管道工程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大唐滁州电厂开工建设、滁州天然气调峰电站加快实施,500千伏定远横山变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外贸外资较快增长。新增外贸实绩企业170家,总数达1066家;租赁海外仓31个,使用面积超60万平方米;实现进出口62.7亿美元,增长4.2%,总量居全省第5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8家、总数达295家,投资总额累计54.4亿美元,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63亿美元,增长23.4%,总量居全省第3位。完善重点企业(项目)名录,共计13家外资企业办理增资手续,增资金额累计达1.2亿美元。安徽自贸区滁州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滁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开工建设。
(四)着力抓好深化改革促提升,市场活力有效释放。
助企政策精准发力。抓好国家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19条接续政策贯彻落实,出台市服务业20条、工业19条、中小微企业18条、房地产10条等助企政策。精准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行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0亿元,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近1600万元。推广市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应用,入驻市场主体占比达35.6%、同比增长33.2%,累计受理企业、融资需求1.5万笔,授信597.1亿元,用信397.8亿元。金融投放力度明显加大,新增贷款590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510亿元、同比增长2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50亿元、同比增长23%。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一改两为五做到”重大部署,持续深化“双对标”行动,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招投标全程电子化率达100%,全年为企节约成本约5亿元。与苏浙等地签订140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南谯发放。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市长热线服务企业“1号键”话务端,率先设立涉企服务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进村镇综合窗口改革,率先建设“皖企通”滁州分厅。常态化开展“深入联企、深度助企”活动,市、县两级共走访调研包保企业近3万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诉求1.1万个,新增市场主体9.2万户,实有46.3万户。
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全市新增10项国家级、11项省级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项“国字号”整市试点扎实推进,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达75.5亿元,“三变”改革村占比超90%,累计流转闲置宅基地4238宗,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达398个。明光人居环境治理“陆郢模式”被列入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在全省率先推进“1+4”多元化复合式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进医保移动支付,全椒和明光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选编。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做好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省级试点,发展社员2.2万户。
园区改革不断深入。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对1659家企业开展亩均效益评价,A、B类企业占比达到66.8%;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通过“腾笼换鸟”引入项目90个、盘活工业用地4000余亩,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4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70户。明光市获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督查激励。深化“标准地”改革,开发区“标准地”出让占比达97.2%,位居全省前列。滁州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远、明光两个经开区调区获省政府批复,5个开发区考核进入全省30强、总数居全省第2位,5个开发区获批省“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
(五)着力抓好城乡建设促协调,共进格局更加优化。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试点十大工程,全年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80个,完成投资220亿元。滁城新建和改造道路33条,完成市政公用设施投资超百亿元,建成滁州大道、龙兴路、紫薇路下穿、菱溪路上跨等一批联通路、景观路,紫薇路高架启动建设,奥体中心、滁州中学新校区等一批精品项目投入使用,龙蟠河公园三期、涧北公园、北大街改造等一批提升项目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全省率先启用。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复评。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1%。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天长、来安、凤阳、全椒入选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30强,6个县城实施补短板项目153个,全市新建市政污水管网115.1公里,完成房屋征收219万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04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万套。天长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入推进,来安获批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城,全椒入选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名单。
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完善防返贫机制,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评价为“好”。推进“百亿小岗”示范创建,设立首期10亿元的全国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建成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121.6公里、“村村通”道路169.6公里,天长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农村改厕2.53万户、黑臭水体治理67条、危房改造328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建设美丽乡村中心村36个,南谯井楠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59个,完成投资1.6亿元。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六)着力抓好绿色发展促转型,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环境污染防治纵深推进。创新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三查一治”提升年活动,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历年交办的1192个问题,已按序时进度整改完成1164个。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PM2.5平均浓度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20个国考核断面水质、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3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4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30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全部完成,滁城106公里主干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定远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绿色低碳发展步伐加快。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获批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实施“两高”项目清单管理,“一企一策”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滁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5万千瓦,经开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有效推进,累计建成光伏并网装机规模121兆瓦。培育高效碳汇林基地10.7万亩,发放全省首份林业碳汇权证并完成首单交易,国储林项目共获金融机构授信24.5亿元,居全省第一。
生态保护修护成效明显。“五大森林”行动成效显著,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林长制改革经验在全国作交流发言,琅琊山景区达到5A级景区创建验收条件。完成营造林总面积34.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3个、省级森林村庄55个,森林覆盖率达36.3%。来安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成功通过验收,全市湿地面积达136.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2.5%以上。完成幸福河湖建设9条,明湖创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幸福河湖。完成治理修复废弃矿山16个,修复治理总面积250公顷。
(七)着力抓好暖民心行动促共享,民生保障有序推进。
暖民心行动成效显著。在实施19项民生实事基础上,开展就业促进、老年助餐等10项暖民心行动,提前超额完成37项主要目标任务,三、四季度全省点评会群众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就业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放心家政等行动广受好评,建成城乡老年助餐点427个,新增托位3900个、城市停车泊位2.8万个,整治改造54个菜市,开展徽技能培训、家政培训等各类培训超20.5万人次。
民生保障落细落实。在全省率先开展“千企百校·智汇滁州”高校毕业生云招引活动,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就业创业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中小学14所,琅琊实验学校、敬梓中学、宝山学校小学部投入使用,新增幼儿园学位数10586个、中小学学位数17160个。市域医疗资源总量、基层诊疗水平、“互联网+医疗健康”质效持续提升,县域内就诊率达85%,81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率均超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高于全省平均。琅琊获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天长获批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0个,7家文化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居全省第一。持续推进“书香滁州”建设,5个城市阅读空间和30个城市书柜运营良好,“15分钟阅读圈”稳步推进。明中都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阳花鼓戏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建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16个,圆满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获得金牌181枚,居全省第二,取得历史最佳成绩;成功举办第八届省残运会和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滁州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举办纪念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
(八)着力抓好安全工作促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粮食安全基础夯实。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约1263万亩、较上年增加17.6万亩。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优质专用小麦、水稻播种面积分别为366万亩、507万亩,占全部小麦、水稻播种面积的74%、79%。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稻谷补贴政策,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8亿元、较上年增长96%。夏粮收购54.9万吨,及时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新增地方粮食储备3.2万吨。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危化品、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较大事故数实现“四个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4.6%、19.6%、50%、55.6%。全市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和“农村应急小喇叭工程”在全省广泛推广。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全力保障生产生活有序运行。
平安城市深入推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扎实开展“防事故、保安全”等专项行动,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遇难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1%、28.3%和26.0%。创新“1+5+N”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3.5%,实现“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目标,信访工作年度总评全省第三,天长获批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
自今年3月份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夏季高温干旱,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超预期突发因素冲击,个别经济指标弱于年初预期,但总体上延续恢复向上、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取得了最好结果,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大部分经济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在总结全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规模还不够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消费恢复存在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不足;部分领域投资增长动能偏弱;高能级的科创平台不多,高效率的转化成果不够,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足;县域经济还不够强,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两项收入”在全省还比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需求仍有差距,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与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滁州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从我市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战略区位、发展空间、交通枢纽、产业基础、生态基底、后发先至等6大优势持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特别是郑栅洁书记对我市提出争做安徽经济增长的“铁三角”、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的要求,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综合当前形势,立足我市实际,兼顾年度计划与“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未来五年目标任务相衔接,建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表2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23年预期目标 |
|
绝对值 |
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4000 |
8.5以上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17.8 |
— |
规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 |
11以上 |
服务业增加值 |
亿元 |
1800 |
7.5左右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 |
18左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760 |
10以上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300 |
8以上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75 |
15以上 |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
亿美元 |
1.9 |
20以上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44882 |
8.5以上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0700 |
10左右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
— |
3左右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5 |
—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5.5以内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 |
完成省下达目标 |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有关会议和市委七届四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着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强化内需拉动作用。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持续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常态化“遍访企业、助企纾困”,从政策和舆论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更良好、更安心的发展环境。顶格落实助企纾困稳增长政策,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完善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最大限度挖掘降本空间,全力做好企业用能保供稳价工作,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冷链物流,持续降低用工、审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生活性服务业纾困政策,全方位助力餐饮零售、旅游出行、酒店景区等市场主体恢复元气。
聚力招引优质企业。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创新思路打法、顶格双招双引,虎口夺食拼抢项目。以八大产业链为主线,主攻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招引头部企业、关键环节企业、核心要素企业。确保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100个、10亿元以上50个,各县市区、市直两园区和两个新型功能区要实现百亿产业项目招引新突破,确保省招大引强“赛马”考核位居全省前列。新签约项目当年转化率超50%,签约项目中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外资、总部企业等投资项目占比超50%,八大产业链项目占比超70%。力争各县市区招引至少1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总部企业。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和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环保、融资等要素保障工作会商机制作用,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力争亿元项目新开工500个、新竣工300个、新投产250个,确保新增省重点项目450个以上、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0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投资“赛马”成绩保持全省前列。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民间投资“21条”意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快“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加强重大项目融资支持。
促进消费平稳增长。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适当发放消费券、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升级“皖美消费·乐享亭城”促消费行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卫文体服务等消费,促进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加快恢复。实施城市消费载体提升行动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争创省级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试点县2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2个以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高货币化安置和购买商品房安置比例。扩大文化旅游等出行消费,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环琅琊山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省级旅游品牌10个以上。
(二)实施科教兴滁战略,筑牢发展基础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2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7530个;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21755个;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加快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建设。支持滁州学院“申硕更大”、两所市属高职院校争创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优先发展八大产业链匹配的新兴专业,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开工滁州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安徽”试点城市建设,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确保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加强省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工业设计中心5家以上。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和规上工业企业“两清零”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推进与杨浦区“科创+产业”合作,围绕长三角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滁转化。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制定招才引智“十大举措”3.0版,办好办实“揭榜挂帅”系列活动,引进一批重点行业急需和掌握“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借助上海虹桥会客厅、安徽江淮英才港等平台优势,建设一批“人才研发飞地”。完善人才“一站式”“组团式”服务体系,加快人才信息化综合服务网建设,拓展“亭城英才卡”服务功能。全年新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30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超300名。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高技能人才4300人。
(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实施制造业“6123”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00家、亿元企业25家、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持续推进八大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引进一批“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光伏、新能源电池产值增速均超50%,确保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光伏、智能家电、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均超1000亿元。推动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向集群化、融合化发展,新增战新产业企业超30家,产值突破2000亿元,滁州经开区光伏新能源、滁州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争创省级战新基地。滚动实施“工业强基”项目,推进规上企业技改全覆盖。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安徽工业精品4个,实施30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200个以上。
促进服务业升级。抓好服务业“锻长补短”十大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分类实施限上企业培育计划,净增限上商贸企业500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超40家。加快高教科创城、原创科技城、天长人才科创城等建设,力争再获批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制造+服务”,加快工业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行业发展,积极争创“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和示范园区。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构建“通道+枢纽+网格”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电商、物流、快递融合发展,新增电商企业500家,建成运营中通快递智慧物流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企业挂牌上市力度,全年新增贷款超4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5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100家以上,直接融资超150亿元。
坚持数字化赋能。制定以数字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实施方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个。推动家电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运用,加快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行业型、区域型、专业特色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主动参与“羚羊”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工程,鼓励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新增200家企业登云,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个。加快数字创意产业发展。
(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发展优质专用粮88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94亿斤左右。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争创国家级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推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左右、农产品产地冷链仓储保鲜设施80个。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2个、市级15个。继续举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小岗)大会,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以上。实施六大林业产业提升行动,先行打造薄壳山核桃、麻栎、苗木花卉等3个百亿元产业。
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和分类,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4个,提升整治自然村庄326个,提质改造“四好农村路”300公里。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带动沿线周边镇村,加快农旅融合,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45亿。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广明光“陆郢模式”,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全覆盖,完成户改厕1.4万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4%、88%。推动农民增收全方位拓展,赋予更多财产权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前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做好对口援藏工作。
打造农村改革品牌。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深做实“滁州市—黑龙江农垦集团”垦地合作,推进“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农业精耕细作等改革试点,全市土地流转率达59%。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成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超30%。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协同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加快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改革。持续推进供销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省级试点,新增信用合作社员2万户。
(五)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建设,深入实施宁滁结对合作帮扶。推动“2+2”新型功能区取得突破性成果,打造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试验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全面完成二期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三期启动区前期工作,两个新型功能区全年新签约、新投产10亿元以上项目各10个以上,新增百亿项目、百亿企业各1家以上。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毗邻地区加快建设,力争各落地1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建“1+3+N”合作园区,打造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示范区。中新苏滁高新区确保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以上。推动凤阳、明光、定远与南京合作产业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启动起步区建设,确保落户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各2个,力争签约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各1个。推进全椒、琅琊与长三角园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力争实现全覆盖。依托合肥都市圈辐射作用,支持定远与长丰、全椒与巢湖深度合作,打造毗邻地区合作新平台。
提标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做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运用和管控。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琅琊山创成5A级景区,加快推进清流河治理、历史文化街区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明湖片区和高铁站区基础设施配套,全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98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39个、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3万套,加快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5%。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天长、来安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入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推动百亿级产业县域全覆盖,确保县域经济在全省和长三角持续争先进位。加快乡改镇、新设街道、村改社区等区划调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推动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打造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新开工天长通用机场、S10淮南至扬州高速滁州段、S64明光至盱眙高速、G104明光段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滁州机场选址及明光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凤阳至定远高速、全椒至禄口高速、窑河复航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滁宁城际一期二期、来六高速、明巢高速滁州段等项目。新开工女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池河防洪治理、滁河防洪治理等工程,完成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和明光林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运营汊河船闸。加快滁州大唐电厂建设、滁州天然气调峰电厂首台机组建成,皖东北天然气管道二期、220千伏南谯法华变等电网项目竣工投运。
(六)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持续推进“双对标”专项行动,确保营商环境考核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待遇,阶段性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息、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资金,新登记注册企业1万户以上、个体工商户2万户以上。深入开展“一屏通办”改革,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一网通办”率达100%。推行“极简审批”模式,推广“一业一证一码”“强制注销”等改革试点。持续创新推广“信易贷”产品服务。开展质量强市六大提升工程,创建省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力做好“五经普”工作。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工作机制,盘活整合政府性资金、资源、资产,支持市县投资公司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化医共体建设内涵,巩固县域“医防融合”试点成效,打造基层医改升级版,争创省级医保支付改革示范区;高标准建设省级医疗保障示范点,推进全市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药品耗材集采工作诚信管理机制。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再突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全覆盖。
提升园区平台能级。对标对表沪苏浙,“一区一策”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争取开发区经营(销售)收入突破5500亿元、增长15%。实施新一轮开发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不断完善水电路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联动实施亩均效益评价与“标准地”改革,落实用地、用能、创新要素挂钩政策,新增产业用地以“标准地”方式出让比例超过90%,支持现有企业开展“零增地”技改和扩建。加强“管委会+公司”运营主体培育,完善绩效激励和选人用人机制。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和5个化工园区调区扩区。围绕特色产业打造“园中园”,争取获批1个以上省级特色产业园。
提高外贸外资水平。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支持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借助万企百团出海行动,抢订单拓市场,提高新兴市场占比,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家以上、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支持海外仓建设,带动传统外贸企业转型,组织企业参加线下境外展、境内国际展和线上线下贸促活动,新增跨境电商企业超50家、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1个、外贸展会订单超50亿元。推进滁州联动创新区建设,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建成运营滁州物流保税中心(B型),谋划启动滁州综合保税区建设。优化外资企业服务,鼓励在滁外资企业追加投资。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措施,加强臭氧污染防治,确保PM2.5和空气优良率达到省考核目标。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推进重点流域、重要河湖库水生态监测评估,基本消除县城和农村黑臭水体。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提高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入实施美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抓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
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行动,出台《滁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能源、工业、交通、城建等分领域达峰行动。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准入门槛,开展企业节能诊断、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实现工业领域能耗万吨以上企业全覆盖。紧抓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机遇,引导更多资本向能源供给侧、光伏新能源产业、环保基础设施延伸,创新“滁碳易”“碳中和挂钩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争创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探索林业碳汇交易路径。开展“科学绿化突破年”活动,完成营造林45.3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24个。
促进发展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五个一百”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获批推介目录5项以上,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省级节能环保企业5家以上,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滁河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扩量提速,加快建设龙源天长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远景定远等一批风电项目、天长兆隆热电联产项目,争取更多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规模竞争性配置,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30万千瓦。
(八)奋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实施更多暖民举措。动态调整10项暖民心行动,推动老年助餐、安心托幼、快乐健身等项目提质扩面。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新增托位3000个。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建设更多口袋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及时启动“惠民菜篮子”运行,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动财力下沉,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依托就业带动增收。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打造“一中心多点”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地落细“滁创23条”,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才、外来务工人员来滁就业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群众就地就业增收。
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抓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137家公共文化场馆,提升“乡村春晚”“出彩滁州人”等品牌活动质效,办好第九届农民歌会。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打造最美风景道公共文化空间。实施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工程,创优志愿服务品牌,新打造文明实践点100个以上。确保滁州及天长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成绩保持全国全省前列、明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书香滁州”,打造“15分钟阅读圈”,推出63个省级阅读空间和33个市级阅读空间。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快建成1-2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实施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做大滁菊、艾草等中医药产业规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会保障服务,继续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常态化监测,落实低收入人群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6万套。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推动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九)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夯实发展安全屏障。
积极降低疫情影响。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扩大疫苗覆盖率,支持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等建设,加强医疗用品价格监测执法,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保健康、防重症。保障交通枢纽集疏运正常运行,确保龙头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正常运转。
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深化“铸安”行动,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确保事故总量、伤亡人数持续下降。强化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防御应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做好重要输电通道、油气管道的安全保护。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健全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完善信访信息处置机制,有效化解各类信访隐患。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加快法治滁州建设,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崭新篇章。
附件:1. 2023年重点项目安排
2. 2023年十大暖民心行动计划
3.名词解释
附件1
2023年重点项目安排
专栏1 8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
●开工:滁州经开区120亿元的蔚来汽车零部件制造、滁州经开区110亿元的惠科智慧显示外延晶片、滁州经开区100亿元的国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椒103亿元的亿晶光伏电池及组件、定远96亿元的国科能源年产21GWh电池、凤阳90亿元的海螺光伏产业园、明光80亿元的美达伦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等项目。 ●续建:全椒201亿元的力神动力电池基地、天长125亿元的龙源昆宇储能基地、来安112亿元的捷泰太阳能电池智慧工厂、苏滁100亿元的旭合光伏电池及组件、天长100亿元的天大光伏新能源、凤阳100亿元的正泰智慧能源、滁州经开区100亿元的东方日升光伏电池、定远99亿元的金轩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定远95亿元的华塑股份产品结构调整一体化等项目。 ●竣工:滁州经开区108亿元的天合储能、琅琊105亿元的中润高效光伏电池片、南谯100亿元的飞利浦智能家电生产基地、凤阳100亿元的尚德光伏产业基地、滁州经开区90亿元的立讯滁州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项目。 |
专栏2 八大产业链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
●光伏产业链项目。开工:南谯德兰明海储能电池、滁州经开区无锡海达光能高性能光伏玻璃、来安晶科光伏年产10万吨太阳能组件铝型材等23个项目。续建:明光九洲工业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高透玻璃组件、定远阳光电源新型高效光伏逆变器设备、南谯凯撒光伏组件钢边框等12个项目。竣工:天长英发德盛科技7.5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凤阳福莱特三期年产195万吨新能源装备用高透面板、滁州经开区福斯特新材料光伏胶膜及光伏背板等11个项目。 ●半导体产业链项目。开工:南谯凡儿特半导体、滁州经开区康佳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研发、凤阳晶华年产6万吨半导体功能性材料等15个项目。续建:南谯博晶科技年产900万套MiniLED灯板、来安顺芯科技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研发基地、明光生波尔年产20台套高端装备等28个项目。竣工:滁州经开区盛诺股份年产400万平方米FPD光电玻璃精加工、琅琊光智科技红外光学与辐射探测、来安拓邦微电子5G通讯产业园、南谯银禧科技高分子材料等17个项目。 ●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开工:明光天铂电力高端输配电设备、滁州经开区戴卡优艾希杰汽车零部件、琅琊卡罗特整套汽车KD件出口基地等24个项目。续建:天长康弘年产25万吨管材、滁州经开区金纬智能科技年产800套挤出装备、南谯恒昌工程机械装备、苏滁日泰汽车标准件研发生产等19个项目。竣工:滁州经开区同康实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滁州经开区永强汽车特种装备(车辆)研发制造基地、全椒斯普智能科技年产80万套智能泳池设备、苏滁比亚迪轨道交通结构件生产等122个项目。 ●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项目。开工:定远北度新能源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全椒光大激光锂电设备生产基地、苏滁星恒电源年产4GWh锰酸锂动力电池(二期)等9个项目。续建:明光明宇新能源10GW储能锂电池、南谯利维能年产10GWh动力锂电池、苏滁纳百川新能源年产360万台套水冷板、定远鑫宸电子年产6000吨新型电解质等8个项目。竣工:全椒万德斯新能源退役动力锂电池回收、全椒艾斯梯电池托盘、滁州经开区立讯年产25万个新能源产品等7个项目。 ●医药器械产业链项目。开工:苏滁美好医院产业共生基地、天长新利卫生用品产业园、来安南京晟芃宇医疗仪器智能家居通讯器材等15个项目。续建:苏滁华睿生物制品生产、全椒通用生物核酸产业化、滁州经开区海力士年产2万台(套)健身器材、凤阳世纪汉方中医药饮品等11个项目。竣工:天长环瑞医疗器械耗材、琅琊中采实业医卫用无纺布、琅琊金春无纺布等19个项目。 ●智能家电产业链项目。开工:南谯拓维高科有机发光显示、南谯美景智能家电产业配套基地、明光凌智玻璃盖板及触摸显示、滁州经开区万朗磁塑家用电器等8个项目。续建:滁州经开区米润产业园、凤阳亚玛顿大尺寸贴合、滁州经开区东菱电器年产1200万台高端西式小家电基地等13个项目。竣工:南谯博晶科技LED背光显示模组、滁州经开区领先金属科技年产300万套洗碗篮、滁州经开区智优环境年产120万台移动式空调、琅琊年产165万套家电用微电脑控制器等7个项目。 ●新型化工产业链项目。开工:定远邦瑞纳米光学高分子材料、定远融宏化学品、明光伯涂丽涂料、天长涵丰磷酸酯阻燃剂DOPO及衍生品等13个项目。续建:定远新宸新材料年产6000吨新型电解质和双氟磺酰亚胺锂、定远融泰化工涂料系列产品、明光科宇涂料系列产品、定远中创石化润滑油等7个项目。竣工:天长天大石化年产30万吨聚丙烯、明光恒和涂料、天长金盾新材料树脂涂料系列产品等17个项目。 ●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开工:琅琊王小卤食品生产基地、南谯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天长中垦三农农产品(芡实)交易市场等25个项目。续建:琅琊中船重工鹏力(南京)塑造可降解新材料、明光桥头艾草产业园、滁州经开区中和食品年产3万吨复合调味料及罐头食品、苏滁馥松食品年产3万吨冷冻面及烘焙糕点等18个项目。竣工:全椒温氏养殖及冷链物流建设、天长红帽子制盖年产76亿只食品用塑料瓶盖、天长今麦郎制面(二期)等31个项目。 |
专栏3 基础设施类重点建设项目
●交通。开工:S10淮南至扬州高速滁州段、S64明光至盱眙高速、S98滁州西环高速施集(琅琊山)互通、G104明光段改造工程、S210洪武路至海螺大道段(新昌大道)一级公路等10个项目。续建:滁宁城际铁路、宁淮铁路、G36宁洛高速滁州段改扩建、S14滁合高速滁州段、G328城郊至池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329凤阳至蚌埠段改线工程(一期)、G328定城至永康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15个项目。竣工:滁宁轻轨一期和二期工程、来六高速、明巢高速滁州段等项目。 ●水利。开工:女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天长焦涧水库、定远青春水库以及一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凤阳淮河晏甘圩治理等70个项目。续建: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江巷水库近期引水),凤阳燃灯寺水库、滁州市城西水库、定远岱山水库及定远桑涧水库除险加固,清流河南谯段治理、凤阳天河治理等7个项目。 ●能源。开工:龙源天长汊涧风电场、龙源天长张铺123MW渔光互补、龙源天长汊涧47MW渔光互补、天长市华晖电力300MW光伏发电(二期70MW)、全椒天然气综合储备站、220千伏来安新河变、110千伏明光涧溪变等16个项目。续建:大唐滁州电厂、滁州天长天然气调峰电厂、全椒十谭产业园区生物质能集中供热、皖东北天然气管道二期、220千伏南谯法华变、110千伏天长开元变等27项目。竣工:远丰定远万家风电场、龙源来安三湾风电场、市区鄂塘变等29个项目。 ●城建。开工:紫薇路高架桥一期、丰乐大道快速化改造、明湖生态总部基地建设一期、滁州第四自来水厂扩建等97个项目。续建:将军山路桥、清流河九梓大桥及连接线、创业南路(会峰路至龙蟠大道)等73个项目。竣工:滁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滁州北站货场改扩建、琅琊滨河印象和凤阳钟离苑等7个安置小区等75个项目。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片区。继续实施:2021年及2022年获批的滁州市城南片区等30个片区。新编:河西片区、西涧湖万户庄片区、将军山路北延片区、清流河延伸段西岸片区、三官片区、城郊片区、永阳社区片区、北外环北侧片区、北外环南侧片区、104国道东侧片区、104国道西侧片区、琅琊区西部片区、琅琊区西南片区、琅琊区北部片区、清流河西岸片区、中心城区东南片区、中心城区西南片区、菱溪路西侧扬子路南侧片区、宁滁新型功能区中部片区、宁滁新型功能区右部片区、宁滁新型功能区启动区三期片区、乌衣镇中部片区、乌衣镇西北部片区、乌衣镇西南部片区、黄泥岗镇农业产业园、施集社区东部片区、施集社区西部片区、腰铺镇东部片区、腰铺镇工业园片区、腰铺镇西北片区、章广镇北部片区、章广街道片区、沙河镇南部片区、沙河镇西南片区、沙河镇北部片区、大柳镇桥东片区、高教科创城汇智湾片区、高教科创城西部片区、高教科创城东部片区、高教科创城南部片区、高教科创城北部片区、月亮湾片区、京沪铁路西部片区、京沪铁路东部片区、经开区南部片区、经开区西部片区、经开区北部片区、经开区中部片区、经开区西南片区、经开区东南片区、经开区西北片区、经开区东北片区、洪武路南部片区、高铁站北部片区、高铁站西南片区、高铁站东南片区、高铁站东北片区、高铁站西北片区、高铁站中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东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东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东南部片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西南部片区、城北工业区东部片区、城北工业园南部片区、城北工业园西部片区、城北工业园北部片区、明湖东部片区、明湖南部片区、明湖北岸片区、明湖龙兴路南部片区、琅琊山东部片区、琅琊山东北部片区、科教园中部片区、科教园南部片区、中都路以东片区、中都路以西片区等78个片区。预调整:滁州市城北片区、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片区、滁州市城北工业园片区、滁州市城东工业园片区、清流河左岸片区、清流河东岸片区、清流河右岸片区、琅琊区东部片区、滁州市宁滁新型功能区左部片区、滁州市担子北部片区、滁州市经开区东部片区、滁州市高铁站东部片区、明湖西部片区、沙河镇东部片区、沙河镇西部片区、滁州市乌衣镇东部片区、滁州市乌衣镇南部片区、滁州市乌衣镇西部等18个片区。 |
专栏4 社会事业类重点建设项目
开工:滁州市口腔医院、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院区扩建(病房楼改造工程)、实验中学初中部扩建、银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滁西三小新建、祈福生态陵园二期、定远化工学校校区扩建、定远滨湖学校、凤阳中医院三期、凤阳科技学校新校区、明光新建实验小学及幼儿园、天长同心路初中、天长工业学校四期工程等67个项目。 续建: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新校区、来安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医技楼项目、全椒大墅镇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定远总院分院项目、凤阳三中扩建、天长龙岗红色古镇文化旅游项目、南谯旅游商贸学校新校区、明光应急医院、明光中医院扩建、天长人民医院分院等57个项目。 竣工: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扩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科教医技康复综合服务大楼及配套设施、湖心路小学二期扩建、解放小学扩建、来安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定远妇幼保健院新区、凤阳妇女儿童医院、天长中医院新区、明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心及服务能力提升、明光体育中心、南谯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等52个项目。 |
附件2
2023年十大暖民心行动计划
1、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力争100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举办招聘会不少于800场次。 2、实施“新徽菜·名徽厨”行动,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560人,新增徽菜师傅200人。 3、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新增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70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104个。 4、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新增牙椅50台,新增窝沟封闭6-9岁儿童13500人。 5、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新增托位3000个,新增公办园学位3810个。 6、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完成全市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392个以上,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32.67万人次。 7、实施便民停车行动,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050个以上。 8、实施放心家政行动,新增家政服务企业2家,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6万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6500人。 9、实施文明菜市行动,整治和改造提升城区菜市20个、乡镇菜市49个。 10、实施老有所学行动,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19万人,其中线下学习13万人。 |
附件3
名词解释
1.“6123”倍增行动(P5):到2025年末,6个主导产业达到千亿元、10个新兴产业超百亿元、20户企业超百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000户,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年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确保实现倍增。
2.“2+2”新型功能区(P7):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及天长—六合、明光—盱眙新型功能区。
3.“1+3”省际产业合作园区(P7):“1”是指中新苏滁高新区,“3”是指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
4.一改两为五做到(P9):“一改”是指改进工作作风,“两为”是指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五做到”是指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抓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5.双对标(P9):省外对标先进、省内对标一流。
6.“1+4”多元化复合式支付方式(P10):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为主,以中医药门诊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精神病类按床日付费和肾透析类按病种付费为辅的多元化复合式支付方式。
7.“1+5+N”(P14):“1”是指村党组织书记,“5”是指政法委员、包村干部、综治工作人员、一村一法律顾问、网格员,“N”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五老”等力量。
8.三全育人(P18):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9.申硕更大(P18):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更名滁州大学。
10.三区三线(P23):“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是指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