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解读】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莉:滁州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16 17:31
    【字体:打印


    时间:2024年5月16日

    地点:滁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嘉宾: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 局长许莉

    简介:主要介绍滁州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原文链接:https://www.chuzhou.gov.cn/content/article/1112153470

    文字实录: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前来参加滁州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我代表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尤其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滁州市始终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防范地质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科学、有效应对今年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3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业技术单位对全市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滁州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后,已于5月6日发布实施。本次新闻发布会,就是通过介绍方案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的了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2024年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24年汛期(5~9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成以上有较为明显的降水集中期,暴雨日数较常年偏多,气候年景总体偏差。入梅接近常年,出梅较常年偏晚,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多。8、9月为台风活跃期,将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今年降雨趋势预测,预测2024年地质灾害总体趋势较常年偏重,灾害类型仍以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

    二、2024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区。

    1. 重点防范区域。琅琊山风景区及托管区域、南谯区西部南部山区、全椒县西部山区、来安县北部山区、明光市丘陵山区的切坡建房等。

    2. 重点防范地段。在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项目沿线两侧1千米或第一斜坡带范围内。

    (二)重点防范隐患点。

    受强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影响,易诱发的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为全椒县马厂镇铜井村河南村民组滑坡、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桥洼滑坡、明光市管店镇小魏村前进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重点防范期。

    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9月,其中6、7月主要防范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8、9月主要防范台风活跃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次重点防范期为3、4月,主要防范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主要防范因雨雪冻融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全年应加强防范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及早部署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地方党委、政府要落实“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把“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后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的工作理念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全过程。

    (二)深入排查隐患,实施综合防治。自然资源、应急、水利、住建、交通、教育、文旅等部门要紧盯重点时段、重大隐患和重要地区,将人口集中的村组、居民区、学校、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作为巡查排查的重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立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暂时难以消除的,要严格落实防灾责任和避险措施,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管控到人,确保风险可防可控。

    (三)推进网格管理,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实施“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短临预报体系建设,确保预警信息能第一时间准确传达到基层一线、具体岗位、具体隐患点,确保有叫、有应、有为。深化“群专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完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建设安装、运行维护、预警响应等全流程管控机制,提升监测预警时效性和准确度。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配合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要在1小时内向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报告;逐个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各单位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水平,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应急求生逃生能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保障能力。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预算,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综合治理、监测预警、避险转移、宣传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群测群防等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技术研究,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媒体朋友们,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任务艰巨繁重。抓早抓实抓细地质灾害工作,用责任与行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关乎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在此希望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继续关心关注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共同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记者问答环节

    提问一:我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任务有哪些?

    回答: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充分运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统筹实施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排危除险等综合治理措施。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根据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搬迁避让,做到“应搬尽搬”;对地质灾害险情紧迫、不宜搬迁避让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对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隐患点,采取排危除险措施。

    2024年度,我局下发地质灾害隐患搬迁避让任务3个(滁州市全椒县石沛镇黄栗树村桥洼组滑坡、滁州市明光市明光街道韩山社区韩山北路崩塌、滁州市来安县杨郢乡志凡村槽坊组大平顶后山滑坡),工程治理任务1个(滁州市明光市三界镇梅郢村大夏组崩塌)。截至目前,3个搬迁避让任务已完成,累计搬迁22户82人;1个工程治理正在施工,计划7月底完工。

    提问二:深化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那究竟什么是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回答: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是群测群防人防体系和专业监测设备技防体系相结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主要依靠人防,通过隐患点监测员、群众在自然资源部门和专业技术单位指导下,对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前兆和动态变化进行巡查和简易目视监测。自然资源部此前发布《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纲要》明确要求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由“群测群防”为主向“群专结合”转变。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以监测为手段,以预警为目的,遵循“以人为本,科技防灾”的理念,基于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展重点针对地表变形与降雨等关键指标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和研究地质灾害预警阈值和判断依据,支撑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与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