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5-25 10:36
    【字体:打印

    2022年,滁州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市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045家,总量居全省第三。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25家。研发经费投入67.7亿,总量居全省第四。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和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431.5亿元、290.14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三;完成科技成果登记3220件,总量居全省第二。获省科技奖16项,通过数居全省第三;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获省级项目资金940万元;2022年度“揭榜挂帅”专项1项;滁州市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获批。

    一年来,全市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科技厅有关部署要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突出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引进、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加速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更多企业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累计建设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6家。全市现已获批2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0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省级以上平台数量居全省前列。二是完善创新政策体系。针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出台《滁州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滁州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协同,有效提升本地创新实力,融入区域大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各项工作,积极筹备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参与编制创新白皮书及合作事项。与南京市科技局签署帮扶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南京合作。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制定《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统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设立了2亿元滁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强大院大所合作,立项大院大所项目30个,促进更多成果来滁落地转化,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获国家相关资质认证的本土技术经纪人100名。五是大力招才引智。设立3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项目,累计引进人才团队90个,累计扶持项目28个、投资金额超1亿元。其中,获批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18个、获省扶持资金9100万元。2022年,与4名院士签约开展院士工作站建设。六是科技赋能产业链发展。围绕光伏、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链,实施“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共立项12项,拨付资金1100万。七是优化金融服务。制定《滁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实施办法》。2022年,共为32家企业提供1.3亿元的科技融资担保。八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市1010个行政村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科技特派员总数达1253人,累计开展科技实用技术服务培训1.4万人次,领办创办经济实体90个,建立利益共同体46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641万元,直接促进农户增收4866万元,促进企业增收超1.8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