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及起草过程
根据《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完善区域城乡综合交通网络,更好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构建一体融合、更富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委牵头起草了《滁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今年5月31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有10章34节。主要内容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滁州市第七次党代会及七届二次全会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优势,为打好滁州“十四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战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二)发展目标。以“六上滁州”为着力点,建成高水平现代化交通强市为目标。“十四五”时期,滁州市重点实施“1235”战略,即构建1个体系,形成2个交通圈,取得3大突破,实现5个提升,坚持五大发展重点(区域一体化联通、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综合客运枢纽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综合运输服务),实施九大工程(铁路加密、公路成网、水运扩容、航空扩展、管网联通、枢纽融合、物流通达、快递进村、服务提升),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枢纽场站功能完备、运输网络高效畅达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成为现代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具体目标为:铁路运营里程达65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航道运营里程601公里,新增建成通用机场3个、油气管道运营975.7公里,客货枢纽达66个。
(二)重点任务。共7个方面:
一是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包括:建设对外运输通道,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高都市圈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衔接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管理水平。
二是构建高品质的客运出行服务体系。包括:发展丰富多样的区域客运,构建层次合理的城市客运,建设多元规范的客运市场。
三是构建高效率的货运服务体系。包括:强化货运枢纽服务能力,推广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绿色城乡配送体系,引导货运物流市场发展。
四是构建高水平的智慧绿色平安交通体系。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智慧引领,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安全监管能力。
五是构建高效能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包括:加强综合交通法规体系建设、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
六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影响问题识别、控制措施、评价结论。
七是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协调、资金、用地、人才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