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第135号委员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9-15 08:51
    【字体:打印

    您在市政协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建设新型化工中试基地助推新型化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市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会同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等,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型化工是我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市培育和招引了华塑股份、金禾实业、亚士创能、三棵树、泉盛化工等新型化工龙头企业。截至2022年底,全市在库新型化工企业15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2022年实现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居六大支柱产业第3产值分别占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14.4%11.2%;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的8亿元以上55家。

    (二)集聚态势加速形成。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市已形成定远、来安、全椒、明光、天长五大省化工园区协同发展的格局省级化工园区的数量和规划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定远化工园区核准面积17.53平方公里,入驻包括华塑股份、泉盛化工、金轩科技等企业86家,2022年实现产值156亿元,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共建新材料产业园。来安化工园区核准面积2.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6家,2022年实现产值118亿元。明光化工园区核准面积3.75平方公里,入驻包括三棵树、嘉宝莉、保立佳、衡光等企业35家,2022年实现产值35亿元。全椒化工园区核准面积2.92平方公里,入驻南大光电、博泰电子、亚士创能等企业26家,2022年实现产值55亿元。天长化工园区核准面积2.35平方公里,入驻开林新材料、金盾涂料等企业11家,2022年实现产值13亿元。

    (三)创新能力日趋显现。目前,全市化工产业领域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22家。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认定为安徽省氯碱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省合成香料绿色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省合成甜味剂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亚士创能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南大光电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明光市与上海交大签约成立凹凸棒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定远化工产业园正在按照《安徽省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筹备建设中科化材功能材料根化学研究院,服务我市盐化工产业,重点推进功能材料、高端新型化学材料、纳米材料等项目中试。该中试基地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采取公司化运作方式,面向安徽省内各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新型化学新材料中试放大研发服务,孵化高端化学新材料项目。

    二、“链长制”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新型化工产业链党委和工作专班充分衔接“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信息,形成市级统筹协调,市、县两级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起高效协同工作机制,有序推动产业链各项工作。领导深入相关化工企业开展现场办公活动,全面做好“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遍访企业、助企纾困”、“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后半篇”文章收集企业反映问题50,并现场调度交办,目前已全部办结。赴全椒、定远等化工园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超50家重点企业参加。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在会长单位亚士创能挂牌成立。目前,全市64家新型化工重点企业成立党委(党支部),在册党员1030名,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党员人数239人;市新型化工行业协会入会企业40家;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43名。

    (二)全力开展招大引强。在招商引资方面,2022,全市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新型化工项目26个,总投资350.95亿元,主要有总投资99亿元的金轩科技年产60万吨硫磺制酸装置联产项目、95亿元的华塑股份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12亿元的通用生物核酸产业化项目等;新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262.9亿元;在谈项目14个,总投资421.4亿元。以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新型化工项目8个,总投资46.7亿元,主要有总投资20亿元的博石高科锂电池材料综合循环回收项目、12亿元的江越新材料表面施胶剂、分散剂等助剂项目等;新开工项目7个,总投资35.183亿元;在谈项目33个,总投资588.85亿元。在招才引智方面,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35人,现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团队2立项扶持市级“113”新型化工产业团队7召开“千企百校•智汇滁州”新型化工产业链校园线上云招聘活动,现场发布78家企业135个岗位需求,进入云招聘平台观看学生人数约11万人,收取简历1124份。

    (三)全力向上汇报争取。在发展载体方面,抢抓省级化工园区首次复核窗口期,联合市直相关部门、相关县(市)成立自查复核工作专班,先后召开化工园区复核启动会、工作推进会、初步审查会等,积极组织指导5化工园区开展自查工作并编制自查复核报告。目前,省化工园区自查复核报告报省待批。在产业规划方面,积极对接并争取将定远盐化工业园氯碱以及气凝胶纳米材料、明光凹凸棒基新材料、全椒电子新材料等新型化工重点领域企业和项目纳入《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滁州市“十四五”新型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市新型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项目申报方面,编制《省发改委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汇编》、《滁州市新型化工产业政策扶持一本通》,全面开展政策解读,指导和服务企业申报省级惠企政策,共获批三棵树、泉盛化工、南大光电等化工企业项目22,获批资金6200万元。获批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专项项目包括金禾实业、都铂新材料、衡光新材料等29获批资金5376.6万元,项目数和资金额均居全省第1

    (四)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召开新型化工产业链银保企专场对接会、“双创”专场银企对接会,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徽商银行与相关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向企业授信超30亿元。组织开展全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安全生产法》解读暨专业知识讲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举办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暨政策解读专题培训,协会近40家会员企业参加,进一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申报能力和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滁州市将依托五大省化工园区,以现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全市新型化工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一)强化党建聚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党建聚链助企发展”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全面加强产业链党的建设,构建党建引领、产业链接、互促共嬴的链上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新型化工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党建政策咨询等;指导开展“六亮”行动,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开展“双培三帮带”和结对共建活动,积极争创“双强六好”非公企业党组织;指导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等活动;定期走访重点企业,倾听企业党员、管理层和职工群众呼声,认真收集各类诉求,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擦亮“亭满意”营商环境品牌。

    强化载体建设,加速产业集群集聚。指导和督促相关县(市)建立健全化工园区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全力做好省化工园区首次复核工作,确保5个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级复核。对照新修订的《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积极组织指导明光、全椒、来安等化工园区开展扩区工作,最大限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联合市直相关部门,鼓励建设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提高安全和环保水平,实现安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标准地和亩均论英雄改革,培育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化工产业集群。

    )强化招大引强,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围绕绿色涂料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用化学品合成材料食品添加剂等产业链条,紧盯产业链头部企业和关键环节,链长带头出征、带头洽谈,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全力推动新型化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力争新签约引进亿元以上新型化工项目超2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以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升级版为抓手,加快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要素保障,打造产业“多链协同”。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建立健全部门之间、市县两级协调联动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建立与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的会商机制,开展好供需对接会、银企对接会、人才招聘会、政策宣讲会、专业培训会等,培养和打造一批产业中试基地和创新平台,加强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开进一步合作,促进中试项目入园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配置各项资源。积极争取省“三重一创”二期子基金、省新材料产业主题基金等在滁设立细分产业领域子基金,充分发挥基金招商的重要作用,为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力争全市新型化工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