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助力乡村振兴

滁州市加快推进农业强市系列报道一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08-30 14:43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南谯区章广镇元松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一岭分江淮,一道看滁州。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全长400多公里,在皖东滁州全域铺开。沿途,村庄和田野相互交错,山林与碧水相互辉映,人文与产业相互交织,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风景道上徐徐绘就。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高位推进,用心勾勒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是依托全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独特优势,整合利用区域内自然和人文资源,以长三角区域为重点客源市场,以自驾游和乡村游为产品特色,统一规划设计和专业打造的旅游风景道。风景道主线道路规划总长约420公里,跨联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串联多个自然村落、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点,是真正的景观道、休闲道、产业道、富民道和振兴道。

谋定而后动。为加快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我市强化顶层设计,谋定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区域推进,推动一批重大工程落地落实,把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聚焦重点区域。全市谋划了一批重点区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2022—2024年),按照顶层设计、系统集成、资源整合、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推动形成一批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佳、百姓富的示范段,通过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方式,引领全市全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力争到2024年,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重点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统筹部署,有力谋定示范创建工作打法

我市在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面,初心上坚定,观念上突破,标准上拉高,打法上创新,创建工作有成效、见实效、增质效。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切入点,夯实发展基础。我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的主抓手,印发了《江淮风景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形成了全市“一盘棋”格局。2022年至2023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落实融资58.8亿元,重点向江淮风景道高标田建设倾斜,计划建设面积52.59万亩,已投入17.5亿元,亩均投入3327.6元(省定2022年标准2250元/亩)。

以村庄规划为引爆点,释放发展空间。我市在坚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结合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村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经济状况及群众意愿等因素,统筹考虑村庄分类和布局,深入谋划村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空间”,体现村庄风貌、人文、产业等地区特色,焕发新时代乡村活力。截至目前,119个村已初步完成规划编制。

以项目包装融资为撬动点,破解发展瓶颈。为进一步拓展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大胆创新工作举措,引入金融“活水”,包装融资项目。明光市、来安县、定远县主动以融资方式对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21.48万亩农田实施提质改造,融资额7.48亿元;南谯区谋划包装全国第一单“金融+宅改”贷款,融资6.3亿元。据悉,全市2023年谋划产业类、文旅类、基础设施类等项目235个,总投资48.74亿元、融资需求18.17亿元。其中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33.06亿元、融资需求11.27亿元。上半年,全市235个项目已开工160个(其中56个项目已完工),其中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已开工18个(其中4个项目已完工)。

精准发力,主动出击集聚各类要素资源

全面推进江淮分水岭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需要真金白银的投,需要真刀真枪的干。我市不断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强化资金支持、用地保障、改革赋能,确保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部门从6个方面聚合财政资金,推进风景道沿线乡村振兴项目早日落地见效,即市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元,市级衔接补助资金5000万元,市级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乡村振兴资金5000万元,市级债券资金,市级其他涉农资金,争取上级涉农项目资金。各县(市、区)参照市级层面做法,做好要素资源的集聚工作,推动各项财政资金向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聚合。

强化用地保障。用活土地政策,在规划编制、发展用地保障等方面齐发力,持续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优先向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倾斜。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各级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梳理新增耕地、新增水田资源“家底”,经统计,2022年全市库存新增耕地达19970.61亩,其中水田规模6540.747亩,指标预计收益近22.5亿元。拓宽补充耕地来源途径,鼓励各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实施旱改水项目,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水田市级验收15992.29亩。用好耕地指标有偿调剂费,全市已交易耕地指标6379.4亩,其中水田4809.6亩,补充耕地指标有偿调剂费共10.8亿元。

强化改革赋能。充分发挥改革赋能作用,在示范村持续巩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在示范片上率先突破,奋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拿得出手、立得住、叫得响的改革亮点和品牌。

扭住重点,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这首歌充分反映了南谯区施集镇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

我市“串珠成链”打造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施集镇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风景道途经施集镇8个村,总里程32.38公里,经悠乐谷田园综合体、九天峰、葡萄泉、井楠茗宿等多个景点景区,串联孙岗村、施集社区、李集村3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这里以风景道上龙蟠村为起点、以醉美茶香风景环线为定位,谋划项目20余个,带动近2.2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有引领、有示范、有带动。我市聚焦“点”“线”“面”,通过串珠成线、以线带面方式,奋力打造“4+8+4”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矩阵。

精心打造4类示范村。我市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各示范村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重点打造“产业带动型、生态示范型、城郊游憩型、文旅资源型”等4个类型,具有突出示范效果的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文化深厚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匠心打造8条示范段。聚焦提升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旅游品质和游客体验度,打造8条示范段或精品线路,集中展现我市乡村建设综合成效、游赏环境及服务配套水平、民俗传承及文化氛围,通过示范带动的方式辐射其他路段,助力全域精品路线创建。各县(市、区)立足本地自然、生态、文化等资源,挖掘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建设一批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网红打卡点;形成一批四季花海展示、农事生产体验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集民宿、餐饮、休闲、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潜心打造4个示范片区。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聚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子,着力育产业、促融合、树亮点、强保障,按照以村为点、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思路,全力打造天长乡村振兴样板区,来安、明光军旅融合特色区,定远、凤阳产业融合引领区,全椒、琅琊、南谯城乡融合示范区等4个示范片区,形成集聚示范效应,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江山如画,风景这边更好。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加快推进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增强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使命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