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重点】清流关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01-10 14:28来源: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清流关始建于南唐时期(937-950),自“南唐置关,以御北师”,闻名于世,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知滁州时撰写的《丰乐亭记》记载:“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是年为后周显德三年(956)。

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部下常遇春,兵出清流关渡江取采石,攻灭张士诚,继北上灭元。明嘉靖年间始建关楼,明崇祯初年,增建关券,明崇祯八年(1635)李自成与明兵部侍郎卢象升激战于清流关一带。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于咸丰三年(1853)五月攻克南京后,派罗大纲攻滁州,与清臣琦善部将胜保三千骑队大战清流关。

清流关古驿道为“九省通衢”,历代为交通要驿。自南京往北经清流关出皖境一道经河南、陕西通咸阳。一道经江苏、山东、河北至北京。直到津浦铁路贯通后,古驿道为铁路所代替。

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在此设关“以御北师”。因其时地属清流县,故名“清流关”。由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组成。

古清流关为华东地区陆路南北交通必经之路,号称“九省通衢”,是中国南方的福建、浙江、江西、江苏经南京过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河北沟通北京的一条重要通道。直至清朝末年,津浦铁路通车,现代公路构筑、改道,才被闲置。古驿道现存全长约2.5公里,宽4米,路面为青石铺成,关口下,古道旁立有“贱避贵、幼避长、轻避重、缓避急”的路碑。历代车辆留下的凹陷车辙,整齐有序,相互连续贯通,辙宽约3-5厘米,深约3厘米,清晰可见。

古关隘位于古驿道关山的山峰上,明代陈琏《清流关》诗云:“忆自南唐始于凿,据守形势真险恶。”明代,清流关还保存有关楼基座及关楼,其他建筑有关圣殿、包公祠、大佛殿、娘娘庙、白云庵等。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火烧了清流关所有建筑。“文革”期间又拆除了关券。现存古关隘基座面阔20.0米,进深37.3米,残高4.0米,基础部分为青石条垒砌,2.0米以上为大砖和毛片石垒砌。

清流关古战场方圆百里,其遗址犹存,如“常山寨”、“将军岭”、“广武卫”、“马场”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