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杨帆正当时 沃野良田谱新篇

—市农业农村局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侧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1-01-20 10:34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20世纪70年代,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的成功一夜间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2载寒来暑往,从小岗村中点燃的“星星之火”,如今已以“燎原之势”影响着神州大地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步未有穷期,前行一直在路上,我市积极探索、拓展农业功能。2020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地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被赋予新动能。

保供农业发展 稳粮食生产

“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212.41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划定5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全市粮食总产始终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实现“十七连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滁州贡献。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当又一个秋天如约而至之时,我市处处村庄的农田、大棚,皆是一片长势喜人、丰收之景。这得益于我市农业农村局从今年春开始抢抓春耕备耕工作的突出贡献。

2020年入春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履职尽责、强化使命担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季农业生产,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抓紧抓实春耕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农业服务不停摆,春耕备耕不误时。

谋划在先,春管措施早安排。田管方案早制定,突出春季在地作物追肥除草、排水降渍、病虫防控关键环节,全市发布2020年春季田管技术意见41期(次),因地因苗分类指导;线上服务早畅通,通过电话连“线”、视频办“班”、微信建“群”等方式,把服务送下乡、把技术落到地,累计在线指导3.29万人次,接受线上咨询1.01万人次;惠农政策早宣传,加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代耕代种等措施,调动农民春耕生产积极性,稳面积、提产能、增效益。

调查摸底,春耕备耕早保障。抓牢农资供给,肥料、农药、农资等基本能满足当前全市春季农业生产需要;抓实农机服务,发动全市52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大院和32个省级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服务;抓好结构调整,全市计划安排春播面积101.5万亩,新增稻虾共作15万亩,加快发展葛根、芡实、滁菊、艾草、甜叶菊等特色经济作物,促进农业提质提效。

加强监测,防灾减灾早应对。抓测监预测,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深入一线查苗情、墒情和病虫情,2020年,发布全市“三情”监测信息12期,因地因苗指导落实春季麦油管理技术措施;抓防灾减灾,针对预测“倒春寒”发生几率较大,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呈重发趋势,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严峻,提前发布防寒防冻技术措施,做好主要病虫害防控准备工作。

此外,该局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导向,重点支持稻虾共作、道地药材、绿色杂粮、健康畜禽水产等。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9亿元,一产增加值增速2.0%、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特色农业蓬勃 脱贫显成效

走进全椒县石沛镇周岗村,环滁滁菊专业合作社的招牌映入眼帘,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拥有社员183名,长期从事滁菊种植加工与销售,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己任,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合作社立足滁菊农业特色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等利益联结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

滁菊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我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做好粮食种植稳增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建立激励机制,对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合作社在农业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优先安排;对新认证主体进行辖区内再奖补。加大认证力度,对全市约40家“三品一标”申报主体开展产品检测、产地环境监测,扩大认证范围、认证品种,提高“三品一标”覆盖率。

加快发展绿色生资,鼓励肥料、饲料等优秀生产主体申报绿色生资,引导全椒虾制品饲料生产企业申报发展绿色生资,推动绿色生产企业和原科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生资应用覆盖面。

加快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申报,目前南谯滁菊、南谯春雪申报材料已录入信息系统,已委托第三方做产品评鉴报告,明光艾草获得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全椒县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园区占地2368 多亩,主要种植薄壳山核桃、食用菌香菇、菊花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产值近千万元。为了让产业园区合作社成员及贫困农户在种植技术上少走弯路,尽快走上致富路,园区还成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扶贫驿站、淘宝网站等服务机构,免费为成员及贫困户提供相关种植技术培训与指导。2018年度被认定为市级扶贫产业园。”据全椒县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特色农业的发展为当地脱贫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互联网+农产品” 电商势头强

“魏升益农信息社为周边农户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组织带动近200名农民种植艾草10000多亩,2018年以来,上线艾枕、艾条、艾包等艾草产品,实现网络交易额160万元。”在明光市涧溪镇祝岗村,信息社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我市第一个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县,明光市谋划早、行动快,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为理念,稳步推进“互联网+农业”各项工作。以明光市为先手,我市不断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加强培训。伴随着全市农村改革试点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在农业电商发展上,企业规模小、企业主接受能力有限、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突出,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是有网店、没销量。针对这一矛盾,该局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信息员、农产品上行等基本技能培训,2020年全市共组织培训人数1800多人次。

搭好平台。加强与京东、淘宝、邮乐农品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沟通和合作,目前全市共建农村电商服务站1048个,实现行政村覆盖率90%。积极与京东、阿里等集团展开合作,共建滁州市食品(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入园企业与京东、阿里等集团深入合作,(不断)扩大网上销量。

创建品牌。全市现有“三品一标”农产品960个,稳居全省第2,其中2020年新增60个,有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

同时,该局在全市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用政策促引导,制订了《关于印发农业物联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示范区等市级以上项目申报提出物联网点建设要求,并对各县市区安排了具体任务;推广扩范围,全市现已建成94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基本覆盖了我市主要农业生产类型;联网强功能,全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7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点两个全覆盖,全市形成“一个市中心,七个县平台,若干示范点”的应用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