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 惠民生 促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事业发展综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1-01-21 09:28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利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解决好水的问题,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战略思想,更好地把精神凝聚在水利改革发展上,把智慧投放在开拓创新上,把干劲体现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谱写了光彩夺目的辉煌篇章。

这5年 是争取水利项目和投资比较稳定的时期

我市水利系统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抢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积极争资金、上项目,为水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年来,我市累计完成国家、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01.5亿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争取和完成投资位列全省第一,连续5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投资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值得一提的是,投资30.58亿元的江巷水库是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于2016年12月开工,2019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已具备下闸蓄水条件。

“十三五”期间,滁河累计投资11.4亿元,完成105公里(全椒、南谯、来安)干流堤坊加固和7座防汛沟口连通桥建设;完成投资21.6亿元的淮干蚌浮段建设;累计投资9亿元对沙河集水库、黄栗树水库和420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累计投资6亿元,对全市20条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进行治理;投资2.4亿元更新改造33座泵站,装机2.9万千瓦。

这5年 是水利改革稳步推进的时期

与时俱进的治水思路是引领水利工作前进的重要指针。

回顾“十三五”期间我市水利事业的历程,市水利局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要求,清醒认识发展形势和变化,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特点和趋势,适时调整完善不同时期的治水思路,明确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引领水利工作开展,水利工作逐步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方向迈进。

极探索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定远县通过“一金一费”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两权”抵押贷款助推农田水利建设,创新管护模式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水平、三员四级水利便民服务体系、泵站串塘畅通水利细枝末节五个成果体现。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投资多元的投入机制,公开透明、监管有序的建设机制,产权明晰、流转有序的产权机制,管理到位、运行长效的管护机制,成本科学、负担合理的水价机制,激励节水、约束耗水的节水机制”等六大机制,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农田水利投资、建设、管护经验新模式初步建立。

这5年 是群众获得民生水利实惠较多的时期

一个个蓄水池加紧施工、一条条灌渠蜿蜒延伸、一股股清泉流进万家、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奔走在安居水利扶贫工作大路上……走进我市的城镇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水利扶贫工作给农业农村工作带来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市水利局把水利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聚焦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薄弱环节,把保障困难群众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使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出实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安全饮水质量和成果。

五年来,共投资7.59亿元解决337.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全市贫困户71437户190335人,已接自来水69235户185077人,接自来水率97%;未接自来水2202户5258人,通过打井、山泉水等方式解决,水质经检测全部合格,贫困人口饮水全部安全。“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为目标,已建成65座农村规模水厂并规范运行,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水利保障基础。

此外,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屡创佳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评比中获奖杯和奖金均居全省第一,市水利局连续9年获优秀组织奖。

这5年 是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的时期

江河安澜,则百姓安居。机构改革后,该局紧紧围绕“监测预报,工程调度,技术支撑”三大职责,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夯实安全风险防控各项措施,把汛期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019年,我市遭遇了特大干旱,滁城三大水源地沙河集水库、城西水库、黄栗树水库等3个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偏少7成以上,水库干涸,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告急,市水利局提前谋划,组织专班实施“引江入滁”应急补水工程,仅用56天时间便将长江水引入滁州市第三自来水厂,缓解了滁城供水压力。

特别是2020年滁河、淮河流域防汛双线作战,防汛抗灾实现“四个没有”:“全市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滁河、淮河干堤等重要水利设施没有受到损毁,所有水库没有发生险情,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这主要得益于全市541个水情测报站点,及时准确上传水库、河道、湖泊的水情,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涵闸、泵站置于一个平台实行联合调度,协调长委、省厅科学调度滁河上的5个节制闸;派出技术专家组赴8个县(市、区),重点是全椒县和明光市,指导防汛查险、抢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五年来,我市防汛抗旱成效显著,全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33亿元。

这5年 是河湖长制推深做实的重要时期

五年来,市水利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

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河长制工作,紧紧抓住“河长治”这根主线,完善各项制度,夯实各项责任,推进各项任务,实现了“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

同时,为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市水利局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列出问题清单,强力督查调度,确保环保督察工作顺利推进。2018年10月28日在全省率先完成24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在全省第一个整改验收销号。

此外,该局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城乡河道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水功能区达标建设。2020年22个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9%;2019年滁河被水利部、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河流”。

江河奔流,潮涌澎湃。展望“十四五”发展,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开放前瞻的广阔胸怀,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切实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积极构建现代水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不断谱写滁州水利事业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