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定远县扎实开展民生工程工作纪实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1-12-29 14:41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工作向来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1年,定远县委、县政府把群众满意作为民生工程建设的落脚点,坚持项目化推进、工程化管理,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各项民生工程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实施。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一件件民生实事在曲阳大地落地生根……

今年,定远县实际实施民生工程32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无任务),工程、培训类项目综合完工率达100%,补助类项目按序时进度发放,保险类项目全面兜底巩固。其中,技能培训提升工程、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23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2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资金24.6亿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

走出特色鲜明的改厕新路

“一个茅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四处漏风。”这句顺口溜说的就是农村旱厕。

虽是一方小小的厕所,却是乡村重要的文明窗口,在城乡差距日益缩小的当下,城乡之“别”,一定程度反映在厕所上。“以前上厕所,夏天臭烘烘,苍蝇到处飞,冬天冷飕飕,冻得人蹲不住。现在改成蹲式冲水马桶后,不仅干净卫生,蚊虫少,冬天也不怕冻了。”厕改以来,定远县受益的居民开心地说。

小厕所,却是大民生。针对农村改厕,定远县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改厕“五化”模式,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改厕新路,确保农村改厕“建起来、用得好、长受益”。今年以来,定远县完成农户改厕7000户,完成任务100%。

点单个性化。通过微信、公开栏、一封信和入户宣讲等方式,积极宣传改厕政策,向群众征求改厕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政府提供清单,群众点单等形式,满足群众不同层次、个性化需求,极大提高群众满意度。

功能齐全化。通过合理空间布局,将洗浴、洗衣、如厕等一体化,即“一厕一用”向“一厕多用”转变,初步实现厕所多功能化,同时对电器开关、管道阀门、坐便器、门窗把手等设施配备进行人性化、智能化改造,方便老人、孩子等特殊群体的使用。

监督常态化。严把招标、施工、验收等“五关”,强化政府、送货方、施工方、农户等“四方”责任,对每一批厕具、每一个厕屋质量,逐具逐户验收,做到建成一户、验收一户,确保工程质量过硬。

管护社会化。依托当地五金店、水电维修点等整合多方资源成立改厕服务站,专人负责上门免费维修。同时,将文明卫生等宣传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广大群众自我管护意识,并引导群众严格按照卫生厕所使用须知使用,养成良好用厕习惯。

资源利用化。群众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要,将粪污直接还田利用。对长期使用量较大的化粪池或者没有能力清理的化粪池,由改厕服务站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对接,定期回收粪液,科学合理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化。

创建品牌

掀开普惠托育的民生新篇

“我们夫妻每天上班忙,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还在务农,之前还在愁孩子该怎么带,现在社区开设了托育园,真是解决了我们最大的烦恼!”定远县爱佑托育园门前的家长激动地说。

定远县爱佑托育中心是一家由社会自然人投资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于2021年1月创办,目前在定远县已开办2所园区,均为普惠托育园。中心严格执行《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确保安全卫生、配置合理、功能完善。

2021年来,定远县积极努力,主动作为,将托育民生工程摆上突出位置,高位推进,注重体制创新,力求政策突破,在全市率先出台《定远县关于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的实施方案》(定卫健〔2021〕107号),为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开了“绿灯”。今年,定远县共新建、改建5个托育机构,完成托位数405个,较好地完成了托育民生工程任务。

由于该项工作是一项全新、多部门联合、联动的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没有现成模式可套,如何主动适应生育政策的调整带来的新形势、新变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托育需求,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以创新。定远县在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上下功夫、做功课,努力构建托育政策新的架构,通过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挖掘自身潜力,拓展托育服务,开设婴幼儿托育班等形式,为幼儿园开办托育服务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此外,定远县卫健委协调做好相关部门对婴幼儿照护机构的监督管理,与有托育机构申报需求的单位加强沟通,做好备案注册业务辅导帮办工作。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编办等注册机构的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托育机构注册开办情况,承担县婴幼儿照护服务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定期梳理问题,掌握托育进展动态,第一时间向县政府报告,拿出好的建议和良策,确保各部门形成合力,整体联动,勇于担当,切实弥补0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短板,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精准施策

扛起顺应民心的供水大旗

保障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水资源调配与保障是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定远县农饮供水能力薄弱,供水管道老化、生产设备陈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水厂停水、断水现象经常发生,水质没有保障等弊端日益暴露。

近年来,定远县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投资人退出经营,由新组建的纯国有公司统一运行,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城乡供水定远模式,全县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明确“一体化”思路,高定位规划布局。按照“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城乡统筹、强化管理”思路,定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调度、督导;综合考虑区域水源状况,以江巷水库为依托、以长江为补充水源、淮河为应急水源,对水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将全县科学划分为五大供水片区,整合原16家水厂资源,规划建设7大规模水厂,使所有水厂管网互联互通,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

破解“一体化”难题,细操作整合重组。出台《定远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组接管实施方案》,明确收购标准、资产核定、人员去留、历史欠款等重要事项;组织水务、财政、审计、城投等单位专业人员,对各农饮水厂进行清产核资;以平等协商为原则,制定股份合作、全资收购两种方案,对水厂员工实行去留自愿、优先选用。

夯实“一体化”基础,快节奏建好配套。兴建新水厂,投资5.26亿元建日供水规模达20万吨/天炉桥水厂,批复投资建设规模5万吨/天江巷水厂、2.5万吨/天池河水厂。改造老水厂,保留永康水厂,与建设中的炉桥水厂管网互通;保留韭山水厂,优化调整其供水区域。联通全域网,巩固提升整合后的农饮水厂管道联通能力,实现县内多个水厂之间的管网联通,努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

完善“一体化”机制,长效化保障运行。构建“一个体系、三个机制”的长效运营管理机制,组建县城乡水务投资建设公司,负责全县城乡供水。出台《定远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方案》,明确农村饮水专项维修养护经费,保障农村水厂运行。着力打造“智慧水务”,实施城乡供水智能化建设,对全县水资源进行智慧调度。

多维推进

引领“四带一自”的农业发展

今年以来,定远县紧紧围绕猪、虾、鹅、菌、草五大特色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通过依靠农业强龙头、增强龙头带基地、做大基地联农户的思路,促进了全县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点”上强龙头,从自行发展升级为联农带农。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为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政策”点上,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优惠政策;在“资金”点上,设立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共奖补新认定省、市龙头企业100万元;在“融资”点上,营建多层次的金融助农体系,共支持龙头企业获得贷款57235.7万元;在“规模”点上,引导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延长自身产业链、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线”上抓延伸,从行业行为升级为产业体系。为使农业企业摆脱链条不全、加工单一的窘境,定远县寻求在“三线”上抓延伸。通过“农业新业态”线,发展功能农业3万亩、订单农业112万亩等;“招建扩深加工”线,招天邦、光明乳业、品享等知名企业建设深加工基地、建池河农产品加工园、三和集镇蔬菜种植加工园等7个加工园区、扩27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提产业链条”线,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支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另外推广“农旅结合”模式,拓展农业功能,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形成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链。

“面”上求突破,从单体发展升级为集群优势。围绕绿色猪、万亩虾、百亿鹅、规模菌、生态草五大产业,着力打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定远县作为主导产业为生猪的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示范县,依托天邦集团、温氏公司等,大力开展生猪产业集群创建,年底计划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突破35亿元;依托县内7个万亩示范乡镇、13个千亩示范片、400多个百亩示范点,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集群,今年计划稻虾共作面积突破25.9万亩;依托品享集团等7家龙头企业,制定鹅产业“1158”发展规划,计划三年内年养殖规模5000万羽;依托众兴菌业,加快推进投资2.7亿元的二期项目建设;依托县内24家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五化”利用途径,大力发展“捡回来的另一半农业”,2021年计划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通过“五个依托”面,实现该县产业集群“越集聚、越发光”。

民生建设永无止境。新的征程之上,定远县将倾力支持民生、关注民生、建设民生,为不断提升群众福祉、为建设幸福定远,而付出更大心血、创造更多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