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攀高风头劲 策马扬鞭踏新程

—天长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2-01-08 16:08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重改革、促创新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五年来,天长市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深化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实施23项国家级试点和22项省级试点,多项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突破、全国形成品牌。被列为全国四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之一,首创“县域医共体”,医改“天长模式”全国推广。完成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承办全国总结交流会,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单位。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形成“1+3+9”制度体系,获农业农村部肯定。完成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中央补助资金8250万元。获批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入围全国十大先行试验区。完成县级机构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和街道区划调整。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39家,总数突破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2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3.6%;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26%。建成人才科创城、全省首家科技大市场,与13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合工大政产学研合作“天长模式”在全省推广。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多证合一”、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总数7.9万户。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近100%。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在全省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建成自助服务大厅,政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兑现惠企资金17.3亿元,减税降费13亿元。

五年来,天长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滁州市委工作要求,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在大战大考中奋楫破浪,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交出了一份发展质量高、城乡变化大、人民收获多的优异答卷,奠定了天长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年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经济、食品安全等七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类考核第一。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在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工业、创新、投资潜力等全国百强位次逐年攀升。尤其是2021年,天长市收获了令人振奋的荣誉,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参加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荣获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誉12个;获得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县等省级荣誉11个。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亿元,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030元、增长13%,25180元、增长15%。

增投入、惠民生

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五年来,天长市在强化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持续发力,让每一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教育投入超61亿元,年均增长10%;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5%;新建11所中小学校,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率先通过省级评估;创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获批高级技工学校。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直两院创成三级医院,获评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卫健委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新增621个公共体育场所,人均面积2.3平方米;教体局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崇本门、兰芬书屋、瘦梅书院等建成开放。连续举办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千秋剥菓节、皖东开秧门农俗文化节。创成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天长市文旅局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760个、就业见习岗位1240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逐年提高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标准,发放救助金6.1亿元。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3家。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村残疾人之家190个,实现市镇村全覆盖,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民生实事落实有力。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6亿元,连续12年获滁州市考核一等奖。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建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4.4万户,管网通达至12个镇;改造农村危房4398户。建成16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完成电力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建成35千伏以上变电站6座。

社会治理更加完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群众评价成效连续三年全省第一。连续22年获评全省平安县。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实现“两连冠”。荣获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面对强台风“烟花”,主要河流均超警戒水位,天长市上下科学应对,共同筑牢防台防汛坚实堤坝。全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成功救治3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核酸检测83.6万人次,健康监测3.6万人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30人次;接种新冠疫苗126万多剂次,任务完成率102%。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周边疫情反弹严峻形势,4万多名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闻令而动,天长市上下合力抗疫,成功把疫情阻击在皖东大门之外。

强基础、兴三农

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五年来,天长市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延长生产链、补齐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04家,其中国家示范社8家、省示范社12家;发展家庭农场1720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天长市稼农家庭农场、天长市张建昌家庭农场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通过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健全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8.75万户以上,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支撑。

而这只是天长市助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之一。

现代农业大提升。五年来,天长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6家,产值超90亿元;牧马湖米业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入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县。新增农业“三品”32个,总数131个。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总产十八连丰。农林牧渔总产值达75亿元,年均增长6.5%。天长芡实创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龙岗芡实、天长大米分别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2021年,天长市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做法很好”。与国开行省分行、农行滁州分行分别签订超百亿元融资协议,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提供强劲金融支撑。

镇容村貌大变样。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实施项目227个,完成投资7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14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49个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厕2万户;生活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理近100%;建成14个镇污水处理厂;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农民生活大改观。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总收入超5500万元,村村超20万,61个村超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发放信用贷款7.5亿元。打赢脱贫攻坚战,973户3019名困难群众全部脱困;落实“四个不摘”责任,兑现帮扶资金超6000万元。创成全国首批乡村治理试点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入选全国20个典型案例。全面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形成常态,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五年发展、成之惟艰,五年耕耘、收获满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天长生动实践的结果,凝聚了天长人民的心血和力量。

风劲潮涌,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新起点、新征程,天长市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强富美”,决胜“113”,以必胜的心态拼搏,以奔跑的姿态奋斗,以决战的状态实干,扎实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天长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补短板、提品质

城乡面貌更加美丽

如今的天长市,一条条河湖清澈见底、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新建的道路宽敞顺畅、核心商圈欣欣向荣、公园绿地花团锦簇……不胜枚举的城市细节变化,让天长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五年来,天长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高效推进城乡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路网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靓丽。

城市颜值加速提升。全国文明城市首创即成并成功蝉联。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三城联创”全面推进。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59个,竣工131个,完成投资175亿元。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健康公园、如意公园等公园广场9个,街头游园42个,新增绿化400万平方米,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8.9%,红草湖南园获评“鲁班奖”。打通“断头路”17条,改造提升12条。城南新区初显规模,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成为新地标。东市区拉开框架,千秋大道东延全线贯通,宝龙广场破土动工。老城区稳步更新,实施老西门景区化改造,白塔河风光带、红草湖北园建成;改造老旧小区24个、背街小巷135条、棚户区9261户。城镇化率达72.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交通路网加速完善。五年来,累计投资超50亿元,宁淮铁路、滁天高速开工建设,宿扬高速、铜冶路、江淮风景道建成通车,白塔河航道完成升级改造,通用机场、滁天扬高铁、金天仪高速列入省级规划。建设农村道路1400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成全省首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生态环境加速向好。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秸秆禁烧实现常态长效,PM2.5、PM10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占比83.5%。做实河湖长制,白塔河国控断面连续五年达标,水质均值达Ⅲ类。开工建设东市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和尾水净化工程,市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深化林长制改革,森林覆盖率达13.25%,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实施高邮湖天长水域退捕和生态修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荣获省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