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发展勇于一马当先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1-12-31 10:14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12月10日“创新亭城·才聚琅琊”琅琊区长三角产才对接会、12月18日“地北天南·谯首以待”南谯区首届人才交流大会暨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12月19日“智汇明光·创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2021年12月,是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的“繁忙月”,一场接一场的招智引才大会在这块“科创飞地”举行。依托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长三角三省一市腹地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我市抢抓机遇、超前谋划,设立了安徽省首个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的会客厅,吹响了抢滩“国际虹”项目和人才的号角。

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的设立是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滁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左右逢源、资源良好、腹地广阔等优势,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聚焦“一区一基地”建设,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突破口,以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为支撑点,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区、美好安徽先行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开启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征程。

同一个“长三角”,同一个梦。滁州,正与长三角兄弟城市携手共进,乘风破浪迈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

高质量推进 协同发展蹄疾步稳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度对接融合,深化合作共建,深层借力发展。”在滁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许继伟的讲话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

今年5月27日、6月3日,市委书记许继伟、市长吴劲率队分别赴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区,就进一步推进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合作事项进行对接座谈。9月14日,滁州市党政代表团赴南京市召开工作对接座谈会,明确一揽子重点合作事项。12月7日,市党政代表团到苏州深化交流合作,共话美好未来。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对苏滁两地发展充满信心,希望两地进一步增进友谊交流,加强产业转移、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更好互动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典范。

领导重视、尽锐出战、凝聚合力,让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蹄疾步稳。

加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是滁州市推进五个“区块链接”的重要一环。通过跨省之间的协作,“邻居”之间来往更紧密、合作更深入。滁州市深化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的提质扩容。推深做实浦口—南谯、顶山—汊河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制定实施推进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成立管理机构,突出规划引领,织密交通路网,拓展合作范围。

坚持扬皖所长,携手共进,“朋友圈”越来越大。12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上海、江苏、浙江的8个市、区将与安徽8个市结对合作帮扶,其中安排江苏省南京市结对帮扶我市。滁州市全面落实政策,加大产业承接力度,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围绕定远盐化工、凤阳硅基、明光凹凸棒基三大特色产业,在项目招引上延链、补链、强链,突出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与此同时,我市加快推进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合作,与上海市杨浦区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正式启用,成为滁州在上海开展项目推介、产品推广、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南京、苏州两市建立点对点的高层互动合作机制,与南京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与苏州签署2个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共建科创共同体。

逐梦“一体化”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每个县(市、区)和14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主动出击,深度接轨长三角,至少与一个沪苏浙城区开展对口合作,南谯区与浦口区、天长市与六合区、琅琊区与上海金山区山阳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凤阳经济开发区与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定远盐化工业园和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明光经济开发区和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合作协议城区全覆盖,已与长三角地区近30家园区开展了合作共建。

一体化合作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我申请提取的住房公积金资金到账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跨省通办’真是太方便了。”日前,在明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服务窗口,市民华女士如期收到了上海市住房公积金提取资金到账的短信提醒后高兴地说。

政务服务一体化,使得资源更通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滁州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一网通办”专栏,58个事项可全程网上异地办理。设置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区,116项个人和法人事项可在长三角区域41个市网上通办,发布53项长三角线下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皖事通·慧滁州”APP提供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无感漫游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各县(市、区)与长三角地区加强沟通协调,探索点对点通办模式,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现象。截至目前,滁州市8个县(市、区)分别与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玄武区和浙江省玉环市、台州市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全省首张“跨省通办”新生儿社保卡、营业执照成功在两地“跨省通办”专窗发放。

跨区域协作,加强信息互换、执法互助,让消费者购物投诉的异地维权真正落地,长三角地区正逐步加大探索机制。作为“满意消费长三角”区域示范领跑行动安徽唯一试点城市,在全省首创、全国率先开展投诉举报全程电子化,积极打造“指尖上的维权”,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市区90%的商户和各乡镇主要商业街。全省放心满意消费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滁召开,要求全省学习借鉴滁州经验、天长做法。在全省率先开展远程视频调解试点工作,建立“云上调解工作室”。先后授予17家“放心工厂创建单位”、5家“放心农贸市场”称号。

“抱团”迸发能量,科技打通新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我市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共建滁州分中心,共建协议已签约。组织开展滁商大讲堂,邀请专家授课“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专业知识。推动创新资源联动接轨。支持参与南京都市圈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协助筹备南京都市圈首届创新合作大会。大力支持十大科创平台建设,持续推动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出台众创空间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及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今年以来,共备案大院大所合作59项,兑现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573.22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幅24.4%。全椒、明光启动申报火炬基地程序,申报材料已上报科技部。加强人才高地建设。加快组建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积极探索支持科学家团队来滁州创办产业研究院,围绕主导产业和主要资源,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供区域内企业共享,目前已引进安徽长吉非金属产业技术研究院、滁州怡然传感技术研究院,分别就玄武岩拉丝、家电传感器项目展开研究。市科技局专家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等提供专家资源。

全方位融入 民生红利加速释放

“叮咚,前方到站野马新村站,下车请提前按铃。”12月27日一大早,一辆“N01路”新能源公交车缓缓驶出来安县汽车站,目的地是南京江北新区林场站。这条皖苏跨省直达公交线的正式开通运营,不仅打通了省际公交断头路,让两地居民的出行质量和出行安全得到保障,更有助于来安主动承接南京更多产业溢出。

交通联系着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搭载着百姓的亲情和游客的热情,交通一体化便捷了出行,更扩大了滁宁两地等多区域的“朋友圈”。在乌衣建设了滁宁公交换乘中心,宁滁两市分别有3条公交在此换乘,天长开通了16路公交班线至南京地铁S8号线金牛湖站点,成功发行了全国交通一卡通——“亭城通”卡,实现了与南京等200多个城市公交互乘互刷。

毗邻公交打通跨省出行“最后一公里”,而轨道交通和高铁则让“异地同城”成为现实。11月26日,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相官站”圆满竣工,标志着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更进一步。与此同时,除了早已开通的京沪高铁和沪汉蓉高铁外,合新高铁明光先开段已开工,宁淮铁路先行工程稳步推进,全线工程初步设计已上报省发改委待批;沿江高铁可研已批复,初步设计通过国铁集团预审查;宁天城际铁路二期列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滁州—蚌埠城际铁路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公路通达能力提高。来六高速、明巢高速、北沿江高速滁天段、G36宁洛高速蚌埠至明光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宁滁高速、天仪高速、凤定高速、明盱高速等6条高速公路等正加快前期工作;同时谋划建设16条与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等区域衔接的普通国省道。

实现两地教育“同频共振”,共同打造“教育一体化名片”。参与签署《南京都市圈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2021-2025年教育工作合作协议》。基础教育方面,已引进和合作办学的学校4所,共同开展教学交流和教师培训。在职业教育方面,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签订校校合作协议。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选派干部、教师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交流学习,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先后多次选派领导和专家来滁指导。高等教育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所属的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金牛湖校区)顺利落户天长,目前首批近3000名本科生已入学。

跨域、破界、携手,一体化发展红利还在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充分体现。与长三角医疗机构签订各种合作协议81个、合作项目139个,在滁设置南京儿童医院分院3家,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与上海九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建立医联体13个。市一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挂号系统实现与“健康南京”系统对接,智能卡在社保、交通领域内广泛应用。参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完成长三角门诊异地就医系统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