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正当时 凝心聚力谋新篇

——南谯区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2-01-06 09:39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过去的一年里,南谯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克难攻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7.2%,其中一产增长3.5%、二产增长1%、三产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和15%......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彰显出的是南谯区顶压前行的坚毅决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回望2021年,南谯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动能澎湃势昂然。

砥砺前行 实体经济稳中有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实体经济是地方经济的核心内容,实体经济增长则是稳增长的突破点。

一年来,南谯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创历年新高。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5.6%、71.7%,均居全市前列。利维能电池、江淮扬天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格锐矿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双双实现零突破。长光(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为全市唯一一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数字化车间2家、绿色工厂1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限上商贸单位超100家;南谯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获批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个。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线贯通,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农歌会南谯分会场活动、协办省第八届自驾游大会,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专家评审;施集镇井楠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柳镇被评为省特色旅游名镇。

抢抓机遇 一体化发展步稳蹄疾

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南谯聚焦特色优势、高位对接融入,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努力做到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

一年来,南谯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健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发公司”架构,成立宁滁新型功能区南谯片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新型功能区启动区空间规模拓展到10.37平方公里,累计征收土地6290亩、房屋1.8万平方米,新建科创路、祺祥路等15.3公里;总面积2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一期主体竣工、二期加快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华瑞微半导体项目顺利投产,华诺、亚芯微项目投产在即,半导体产业开始破题。多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与浦口区联合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卡口管控、建筑垃圾管理整治等专项行动,共同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修班,实现4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聚焦聚力 项目工作有序推进

项目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发展。

一年来,南谯区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建立六大产业链链长制,组建20亿元长三角一体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1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推进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家电产业园、22亿元的恒昌机械等7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新竣工35个,金鹏绿色建筑产业园二期、长城计算机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要素保障扎实有力,获得上级补助资金2.65亿元,成功发行5亿元公司债、5亿元PPN;帮助企业融资4.3亿元,新增“政银担”7.45亿元、“税融通”1.35亿元。狠抓投资项目入库,累计入库项目106个,是2020年同期的2.2倍。

协同互促 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城乡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南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乡品质,加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一年来,南谯区聚力推动南谯新区功能配套提升,实施重点项目30个,220千伏法华输变电、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工程开工建设,白庙安置小区等如期竣工,滁阳路全线贯通,新区交通、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深做实乡村振兴战略,挂牌成立区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促进中心,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区乡投公司正式运作,集中项目、资金启动“一环线”示范区建设;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清单、农户资格权保留与重获等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在全市率先突破,相关做法被农业农村部推广;新增茶叶、香菇等种植面积近3000亩,创建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个,获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中茶所茶树新品种转化示范基地正式揭牌,滁菊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登录,国家级南谯麻栎林业产业园有望近期获批,麻栎良种选育培育研究成果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以人为本 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南谯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年来,南谯区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乌衣镇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接种新冠肺炎疫苗58万余剂次。民生支出26.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6%。市五院新院区完工,完成22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醉翁小学部分招生办学,5所公办幼儿园顺利开园,滁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敬梓中学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23所中小学校改造维修。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为3.3万名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取缔违规校外培训办学点32个。永乐花园等7个安置小区建成交付,6500余户回迁群众搬入新居。1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社会化运营,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发能国际城社区和东坡社区2个超大型社区完成拆分调整,“雪亮工程”建成运行,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获批国家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区,中共苏皖省委旧址入选全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药械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瞄准高质量,跃步新发展。过去的一年里,南谯区始终坚持发展为要,把发展作为破解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坚持真抓实干,把担当实干作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制胜法宝。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区人民团结拼搏下,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谱写了新的发展篇章。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南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南谯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主攻新型功能区 实现一体化发展新突破

在项目招引上突破。紧扣新型功能区项目攻坚“142”目标,聚焦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产业,积极引进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确保新签约百亿元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在形象展示上突破。扎实做好南谯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城市设计和控规、详规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南浦一级公路(南浦滁河大桥)、东部干线、沪渝蓉高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在辐射带动上突破。以新型功能区启动区建设为突破口,辐射带动重点平台加快发展。滁州高教科创城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合作,全力推动高校院所、科技型产业项目招引建设。继续深化与浦口高新区合作共建,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布局。

在深化合作上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浦口区工作协同,健全务实、高效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开展赛事跨界共办、会议论坛轮办、文旅活动联办。推动长三角“跨省通办”扩面延伸。深化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合作共建,推动一批合作项目落地。完善跨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及社会治安毗邻联动管控机制。

抓实产业提升 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打好投资攻坚战。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5个;推进人才工作“四大工程”。千方百计促项目、扩投资,聚焦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各环节,强化全周期管理。高标准谋划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在国家、省项目布局中进盘子、争份额。

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大力培育优质企业,推深做实六大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完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制定培育方案和帮扶政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引导重点企业更新生产技术。推进数字赋能,引导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深入实施亩均效益评价,大力扶持优先发展类企业,精准对接调控帮扶类企业,坚决整治低效企业。扎实推进工大开元等企业上市工作。

推进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围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服务业企业。推动南谯电商产业园申报省级电商示范园区,培育、孵化电商企业。加大重点外向型企业培育帮扶力度,不断拓展外贸市场。加快打造智慧商圈、特色商业街区,扎实推动商贸项目建设,有效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成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支线建设,推动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创成4A级景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

全面深化重点改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平均审批时限、申报材料进一步压缩。严格落实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持续推进综合医改,加快构建具有南谯特色的区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国家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等改革任务。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企业创新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擦亮“亭满意 谯头堡”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力争实现高频事项受理即办结。认真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健全联系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持续开展“进企业门、解企业困、帮企业忙、促企业进”系列帮扶活动,做到“好时不扰、难时出手”。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三农发展新样板

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乡投公司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一环线”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井楠茶文化、葡萄泉康养、九天峰户外拓展、花山果蔬采摘4个农旅融合发展片区。协同推进“二环线”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滁菊示范基地、青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以产业发展为根本,启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茶叶、麻栎香菇、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中茶所茶树新品种示范基地、国家级南谯麻栎林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机械化带动产业化,重点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标准地”改革,着力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率,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启动施集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黄泥农副产品产业园建设。大力激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活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生态宜居为支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完成章广镇大塘省级中心村建设和500户改厕任务,改造提升重点自然村庄6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超93%、90%。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施集水厂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四好农村路”扩面延伸24公里、养护提升70公里。

以释放动能为目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宅基地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按照“撤并、保留、过渡”三种类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认真做好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结合文章,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取得、跨集体经济组织竞价等新路径,进一步激活土地资源。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开发式帮扶,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省级乡村治理试点县(区)建设,创新村民自治有效形式,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深化行动,促进乡风文明。

突出建管并举 展现美丽家园新形象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抢抓城市更新试点机遇,采取“留改建”相结合方式,全面启动城市更新一期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完成燃气、桥梁、供水等领域智能传感设备安装工作,实现城市安全风险整体监测、动态体检。健全城镇排水防涝防洪体系,推进清流河、乌衣老街防洪治理工程,建成滁河防洪工程新增项目。有序做好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南谯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围绕“两巩固、三提升”,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整治餐饮油烟、非机动车违停等不文明行为,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化居民小区创建工作,加强农贸市场及周边秩序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深化数字技术在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启动碳排放达峰行动。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落实全时段秸秆禁烧巡查管控机制,确保完成PM2.5年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乡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污水处理,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开展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不断提升处置规范化水平。

着力改善民生 回应美好生活新期盼

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民生财政支出稳定在85%以上。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紧盯“一老一小”,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快健全社区托育机构配套。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体系,抓好城乡低保、医保、优抚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智医助理”功能,市五院新院区投入使用,扩建龙蟠社区医院。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敬梓中学、滁南九年一贯制学校。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完成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有关赛事承办任务。实施文明实践深化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实效。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打击非法金融行为。深化“铸安”行动,科学有效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南谯建设,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成社会治理现代化系统二期项目,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未来。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南谯区上下必将勠力同心、担当作为、驭势而进,加快建设“经济强、城乡美、百姓富”的新阶段现代化新南谯,以优异成绩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滁州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 (中共南谯区委宣传部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