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摘“穷帽”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1-02-19 08:40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瞅着屋旁小树林里一只只鸡,河滩上一群群鸭和鹅,我心里就乐,觉得就像自己的娃一样金贵。”晨曦微露、寒星满天,早上5点多,明光市古沛镇白阳村解东组的蒋相龙夫妻俩,就早早起床照顾起自家的“宝贝”们,开始了一天的辛勤且愉悦劳作。

蒋相龙是白阳村的脱贫户,前几年家里日子过得紧巴。“那几年压力特别大,尤其是2017年,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我患上了静脉曲张,不能干重体力活,妻子又患上了慢性肝炎,需要人照顾。两人都需要吃药,一年吃到头,一天不能断药,两人治病花销加起来一年要7万多元。为了治病,一家人四处寻医问药,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还债台高筑。”蒋相龙说。2018年6月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让老蒋家走出困境。

蒋相龙心怀感激地对记者说:“多亏党的政策好呀!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们享受了‘180’‘351’健康医疗政策,夫妻俩一年的医药费报销后,只要花几百元就行了,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减轻了经济压力,真得感谢政府。”

由于享受了国家的健康医疗政策,夫妻俩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医治,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一辈子闲不住的蒋相龙开始想要谋一些生活的路子,这时,帮扶干部古沛镇财政所主管会计左唐志,根据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给他选择了有种养殖业政策补贴的养鸡鸭鹅脱贫产业项目。一开始蒋相龙的妻子有些顾虑,担心没技术怕搞养殖不成功。“要不咱们就养养试试?”蒋相龙和妻子商量。

瞄准了就干!蒋相龙向亲友借了几万元。帮扶人又帮他家办理了金融扶贫贷款,作为发展养殖业的启动资金,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蒋相龙铆足了干劲,买了材料、铺设水管,自己动手盖起了养殖棚,利用家四周开阔空地、小树林和门前的几口池塘,第一批养殖了200只土鸡、2000只鸭和2000只鹅。刚开始由于养殖技术欠缺,出现了小规模死亡的现象,直接损失几千元。事后,蒋相龙下定决心钻研养殖技术。他四处取经,前往周边养殖大户,学习养殖经验和防疫技术。古沛镇兽医站技术人员也多次上门进行养殖技术指导。

“咱不怕吃苦!只要认真干,一定能把鸡鸭鹅养好。”蒋相龙说。夏天,为了减轻养殖成本,夫妻俩到女山湖捞水草,被蚊虫叮得满身都是包,胳膊上还拉出了一道道血口子;冬天,为了照顾好鸡鸭鹅苗,夫妻俩一整夜一整夜待在养殖棚里不合眼,喂食、打针,生怕稍有疏忽,造成死亡。鸡鸭鹅一出栏,蒋相龙半夜3点就起床,逮家禽进笼,装上车,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到桥头、潘村、紫阳等周围集市销售。渐渐地,蒋相龙夫妇的养殖事业经营得越来越有声色。自然放养的鸡鸭鹅,很受市场欢迎,吃着青草粮食长大的,肉质极佳,到了集市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咱家鸡鸭鹅不愁销售,就愁不够卖。”蒋相龙乐呵呵地告诉记者。2019年,蒋相龙家成功脱贫。

2020年,蒋相龙家养殖业收入7万多元;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收入4000多元;种植黑豆、花生、西瓜、玉米等20多亩农作物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享受政府务工补贴后,父亲在外找到工作,每月固定收入2000元。尝到了养殖的甜蜜果实,蒋相龙计划,2021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效益。他对新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养殖技术,精心养殖鸡鸭鹅,期盼未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好。

据古沛镇社会事务办主任查振川介绍:“在古沛镇,像蒋相龙一样依靠种养殖产业脱贫的农户并不少。为了使贫困户全部实现精准脱贫,古沛镇充分发挥特色种养殖业优势,通过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创新服务团队引领,技术指导员上门指导等措施,同时根据每户种养殖的多少,进行不同程度上资金补助,减少了贫困户的生产成本,帮助扶持贫困户依托特色种养业实现早日脱贫,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