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赶集”送志愿 “一刻”促新风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2-08-31 09:20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志愿服务之需,集市上唾手可得;新思想新理论之泉,“一刻钟”涌流不断;移风易俗的大事小情,村民自己去“理”。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首批50个试点县(市、区)和全国10个“先行试验区”之一,滁州天长市——安徽东大门,如今已是窥见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扇窗口。近日,走入天长,感受看得见、摸得着,更入脑入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

每月一“赶集”,志愿服务可“下单”

“周末天使”送健康项目、“银鸽子”反电诈、“农技加油站”知识宣传、“暖心向阳”关爱留守儿童……天长市新街镇王店社区的一场集市上人声鼎沸,集市上“琳琅满目”的不是商品,而是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摊位连成一片,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不时“吆喝”。

这是6月天长“千秋公益集市”的现场。当地依托市、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每月开展公益集市活动,让各种志愿服务力量下沉到网格,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近年来天长市做实文明实践“群众点单”模式,“烹制”出一道道“惠民大餐”。各文明实践站点设有专管员负责群众“点单”日常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筛选项目,制定方案,选定志愿者。

“按照互联网+养老模式,我们为全市孤寡老人、二级以上残疾人和7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爱心一键通’手机。”天长市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说,通过手机“点单”可以常态化得到爱心厨房、爱心助洁、爱心应急、爱心送医、爱心关怀等“五爱”服务。

目前全市共有3500多名志愿者与困难家庭人员结成“一助一”或“多助一”对子,给老人买菜送药、给孩子办阅读课外班、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天长涌现出“杏林春暖”“雏鸟行动”等品牌项目52个,每年主题活动达到近万场次。

每天“一刻钟”,文明实践“提热增鲜”

“一刻钟宣讲”是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当地编写《时代新语》《千秋孝行》《家风乡贤故事》等乡土宣讲教材,组织近百支宣讲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采取讲故事、拉家常等接地气的形式,把“一刻钟”的零碎时间变成了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黄金时段。

“群众围成一圈就是舞台,座椅一放就是讲堂。”新街镇新街村村民瞿康琴说,“一刻钟宣讲”形式小、快、灵,茶余饭后就能学到新知识。

“一刻钟”用来宣讲,“一小时”更能看到丰富的表演。在王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一小时巡演”如约而至,当地文化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琴书说唱、朗诵、舞蹈等文艺节目精彩纷呈。

“我们建立了‘节目库’,派出演出小分队,演出地也会有自己的节目登台。”新街镇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说,巡演的节目事先征集群众的意见,这样的演出活动才能有声有色。

村村“理事会”,“理”出好乡风

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在天长,几乎每个村都有“理事会”。近年来,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当地以推行村规民约为抓手,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出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天长市招募了1.8万名移风易俗志愿者,全域推广“红黑绿”制度, 2021年先后表彰了2100多个移风易俗“最美家庭”和5200名移风易俗“最美志愿者”。结合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小分队和红白喜事公约,建立起“一会一队一约”工作机制,利用移风易俗这根杠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减法”。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不大操大办”的理念在天长蔚然成风。

“今年天长市还将推动实施文明‘个十百千万’工程,即打造1个文明实践活动集成中心,培育10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孵化100支志愿服务团队,培养1000名骨干志愿者,引导10000户家庭常态参与,营造全域志愿服务氛围。”天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慧琳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