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坚守!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抗疫工作纪实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01-09 08:43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2022年12月中旬以来,全市陆续迎来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期。在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发热门诊。

“这段时间以来,我院发热门诊已累计接诊发热患者7000余人次,平均每日接诊量近300人次,最高峰时约800人次。”该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我院增加多名医护人员充实到发热门诊,并按照分区诊治要求,专门开设阳性候诊区和阴性候诊区。”

在住院部,与日俱增的工作量,让医护人员应接不暇。“我们科现在每天都要完成几十例住院患者的会诊。病房都已经处于加床状态,且有很多高龄、重症患者。现在情况特殊,我们责无旁贷。”病房里,呼吸科主任黄平富一边查看患者,一边介绍。

如果说医院是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那么呼吸科无疑处于每场战斗的最前沿。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初期,科室医生王官桥远在重庆抗击疫情。随着医务人员的接连感染,科室一度只有科主任黄平富带着王欢欢、马腾媛两名医生轮流值班。仅仅3人,承担着“门诊+住院部+全院会诊”的庞大工作量。

科室超负荷运转,护士工作量陡然增加。可大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范佳娟发热期间仍坚持上夜班,谢伟伟“阳”了后仅休息半天便返回工作岗位。

与呼吸科同在一层楼的消化科在院患者中,因新冠阳性、发热、咳嗽、肺功能不全等呼吸系统疾病而住院的就有14个。5名医生除了照顾病房外,还要兼顾门诊和胃镜室。科室减员严重,医生唐军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全力照顾每一位患者。

“刚开始收治感染患者,说实话我心里很紧张,因为之前没有这样的临床经验。”眼科医生黄松松说,“值夜班的时候整夜不敢睡,生怕患者病情出现变化。”为此,黄松松一有空就查看相关书籍和视频,抓紧补习专业知识。随着经验的快速积累,如今再面对这类患者时,眼科各位医生都已能够很熟练准确进行处理。

“最近,我们妇产科还收治了3名高龄男性患者。”据妇产科医生韩正枝介绍:“其中一人在家中发热十几天后入院,另一人咳嗽胸闷特别厉害。”因为常规状态下服务对象都是女性患者,3名男性患者的出现,给医生和护士带来不小压力。

“因为护理男性患者的经验相对薄弱,我们都是读书、看视频,边干边学。”护士长方应霞介绍,该科室总共9名护士,减员最严重时仅有3人在岗,白班夜班轮流上,一干就是12个小时,几乎每个班都需要加班加点。“‘阳’了的护士症状稍有缓解就主动返回岗位,王梅、周兴妤、徐俊媛发热期间仍坚持在岗。”

“患者特别理解我们,知道我们带病上岗,都劝我们注意身体,早点回去休息。每次听到这些话语,我们都特别感动。我们关心患者,患者也爱护我们。”方应霞激动地说。

压力不仅在临床一线,检验科同样肩负重任。自去年12月9日核酸检测由原来10人混一管调整为单人单采以来,检验科已累计发出近60000份单采核酸检测报告。“最多时一天检测样本超过4000份,大家都是超负荷运转。就算感染了,大家都在症状减轻后立即返岗,休息没有超过3天的。”检验科医生李祥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服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组成专家联合查房小组,每日对各科室收治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逐一查看,提出治疗指导意见。对于医护人员遇到的困难和需求,能现场解决的,现场协调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协调后最快速度解决,以最大努力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享受到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