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思想政治工作最强音

——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12-26 08:17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2023年以来,全市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思想政治工作“四梁八柱”框架初步形成,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市一篇基层思政实践报告被中国政研会专刊采用,并在全国推广;一个创新案例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是全省唯一;一篇社区思政研究报告获评省一等奖。

思想政治“主心骨”凝聚奋进力量

我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开创我市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今年我市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宣讲4000余场次,受众超30万人次。推深做实“铸魂赋能强基”工程,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课主课必修课”地位。组织开展全市思想政治重点课题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亭城思政”特色品牌,以经济发展、工匠精神、红色基因、传统文化为主题,在全市举办各类思政主题活动150余场次,由省委宣传部指导,在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争当发展先锋”企业职工思政课。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凤阳县小岗村、天康集团成功入选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滁州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宣传活动,1人获评“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举办先进典型事迹“七进”宣讲、发布等活动560余场次,高质量办好二季度“中国好人”发布仪式、第八届滁州市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基层故事汇巡演。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380余场次,成功承办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和安徽省“时光向前 安徽向上·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微宣讲比赛。

“三全育人”合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

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我市深化滁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开展初中思政课教学展示、小学校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大赛、中小学一体化集体备课等活动。举办思政课微视频、精品课评选活动,推出精品课件35件,录制部级省级精品课程16节。推行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制度,全市校长累计为师生授课1100余场次,覆盖师生近40万人次。

打造艺术思政新模式。推动思政课堂突破传统单一模式,让舞台变讲台、剧本变课本,全市各高校开展艺术思政课、青春思政课、美育思政课等活动30余场次,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举办“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主题美育思政课。创新“红色思政”教学,把语文、历史等课程中的革命故事搬上讲台、舞台,组织开展红色课本剧、革命故事会、经典诵读会等活动200余场次。组织劳动模范、身边好人、文化名家、抗战老兵进校园系列活动50余场次。

走出实践育人新路径。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引导青少年少先队员就近就便走进红色场所,开展庄重肃穆、仪式感强的纪念活动800余场次。打造“亭爱您”志愿服务品牌,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保障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滁州马拉松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菁英学子看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

基层思政工作春风化雨浸润“寻常百姓家”

将阵地建在群众身边、活动开展在群众身边、矛盾化解在群众身边,以“乡音”传“党音”,用“真情”换“真意”,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文化文艺惠民心。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编排非遗剧节目《滁州剪纸》《凤阳唢呐》《南谯民歌》等作品。充分发挥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作用,运用“点—派—送”菜单式工作模式,开展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科普教育等活动3万余场次。打造农村(社区)思政大舞台等基层思政品牌,举办安徽省“皖若春风”农村思政大舞台暨基层思政工作现场会。突出选用乡村文旅人才,助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农民丰收节、四季“村晚”、文艺赶集、纳凉集市等文化文艺活动,组织“戏曲周周演”,实现“文化周周送”。

文明实践润民心。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5000余场次。乡村、社区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栏、乡村大喇叭等载体,大力宣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关爱特殊群体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圆梦微心愿6000余个。组建移风易俗理事会,制定乡风文明公约,对好人好事、移风易俗、见义勇为等行为进行积分奖励。

基层治理聚民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探索形成一批适合乡村、社区特点的“乡里乡气”治理新模式,精心培育邻里中心、红色茶馆、生态超市等基层治理阵地,推广运用积分制、乡村微小权力清单、数字化治理等经验做法。

互联网上发力变“最大变量”为“最大增量”

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主动“织网”,构建矩阵。精心搭建“网上网下、遍地开花”的平台载体,市委宣传部开设“亭城思政宣教”微信公众号,开辟“榜样”“红色记忆”“强国复兴有我”等专题,并借助“思政安徽”“美好滁州”“滁州在线”等微信公众号,发布滁州思政信息160余篇。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各类思政短视频近400个、播放量超500万。

灵活“用网”,扩大影响。通过线上观看精品思政微课、“双课堂”教学等形式,实现异地同上思政网课,滁州学院以及其他高校师生共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青春为祖国 挺膺共担当”主题思政大课。举办“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网络文化主题活动、滁州市首届云上诗词音乐会、滁州市第三届网络公益盛典等活动。

科学“管网”,净化生态。结合“江淮净网”“清朗亭城”等专项行动,规范网上信息发布。制作发布网络文明公开课《清朗亭城》、动画视频《网络保护一直在路上》,引导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