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于民,蓄水工程建设阔步稳进

70年来,滁州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19-10-25 08:47来源:皖东晨刊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兴建了一大批水源工程。70年来,滁州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民生水利普惠于民……农田水利、蓄水工程硕果累累。

1952年,第一座水库开工

1952年10月,滁县动工建第一座小型水库——凤凰洼水库,兴利库容75万立方米。水库于1954年3月建成,为滁县地区修建水库提供了经验。

1956年,凤阳县官沟水库开工,于1957年8月完成包括灌区配套在内的工程。1956年,滁县独山水库开工,1957年7月包括灌区配套等工程全部完成。1957年,凤阳县凤阳山水库(原名殷涧水库)施工,1958年8月大坝基本建成。同期开工的还有定远县的岱山水库和嘉山县的燕子湾水库。除5座中型水库外,至1957年底,各县还兴建小型水库110座。

1958年3月,中央提出“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社办为主”的水利兴修的“三主”方针,全区掀起了规模宏大的兴修水库热潮。两年间开工的大中型水库共26座,小型水库240座。全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在两年内同时开工的项目之多,出工劳力之广,不仅史无前例,也是后来无法相比的。这期间兴建的大中型水库,占现有47座大中型水库的54%。

1992年,建成水库1002座

1966年后,广大干部群众贯彻“小型为主、全面配套、狠抓管理、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的方针,除继续完成已开工水库尚未完工的工程部分外,基建工程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一处一处的完善主要工程,使上世纪50年代没开工的一些工程得到完善,更好地发挥效益。至此,几乎所有有建库条件的地方,大多修建了水库。

1975年8月14日至17日,受台风影响,以来安县屯仓水库上游杨郢为暴雨中心,24小时降雨量达610毫米,8月14-18日雨量达867毫米,接近万年一遇。事后,国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提高了水库的设计和校核防洪标准。1976年起,全区进行水库除险工作。截至1992年底,全区已建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5座,小型水库955座,合计1002座。大中型水库占全省110座的42.7%,是全省大中型水库最多的地区。大、中型水库兴利库容8.7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72.2万亩。小型水库兴利库容3.9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3.0万亩。

目前,实现区域供水规模化

1993年至2010年,我市持续开展以江河治理,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灌溉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全市争取国家和省水利投资10.658亿元。同期,全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总投资116743万元。2010年末,全市拥有水库1060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6座、小型水库1012座;塘坝12万面;修建加固河湖堤防968公里,2018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0.99千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53项,完成投资32.24亿元。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已实现了区域供水规模化,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公益属性,统筹区域供水总体布局,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滁州市将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全市下一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