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耕耘的画卷

——我市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奋力推进农业强市工作综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09-22 08:13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和风拂过希望的田野,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眼下的凤阳县小岗村,上万亩高标准农田里,水稻拔穗,景美如画。“又是一个丰收年!”9月20日下午,凤阳县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接受记者采访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今年种了620亩水稻,准备10月2日开镰收割,预计收成能有70多万斤。多亏了‘引淮润岗’工程,才有了今年的丰收!”

目前,滁州正处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当下,和小岗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档升级,“大托管”服务助农轻松种田,农业产业链延伸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我市加速实现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数量规模走向质量效益,农业高质量发展步稳蹄疾。

坚定不移抓牢稳产保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滁州素有“安徽粮仓”之称,常年粮食总产稳居全省第三位,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我市把重农抓粮摆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提单产、稳面积、减损耗、提总量,加快打造皖东“百亿粮仓”。2022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达46.585亿公斤,单产达376.39公斤,高于安徽省平均2.68公斤,粮食商品率稳居安徽省第一。

坚定不移抓强乡村产业——

在定远县,安徽农谷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团队经过多年努力,研发出定远黑猪酱卤产品、腌制产品,精心打造“定有良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上。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定远县的乡村特色产业同样出类拔萃。全县围绕“猪、鹅、虾、草、菌”五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发展到5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27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9家。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方向,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紧扣“土特产”,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奋力打造长三角高端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做大特色种养。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优质稻麦、道地药材、特色杂粮、林茶果蔬、健康畜牧水产“五大”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目前,全市拥有优质专用粮面积达941.6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园47个,生猪产能全省第5位(规模养殖场687家),水产品产量全省第1位(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27万亩、全省第2位)。

做强精深加工。重点围绕水稻、生猪、家禽、龙虾、乳制品等优势农产品,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推进三产融合。发挥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平台作用,加快百亿小岗示范创建,外引内培一批绿色食品加工领军企业、头部企业。

做响农业品牌。大力实施“滁”字号知名品牌振兴工程,加强区域化品牌创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抢占长三角市场。做优乡村旅游。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主线,以农文旅融合为主攻方向,发展精品民宿,推出精品线路,办好节庆赛事活动,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旅游品牌,做到一路有“看头”、有“玩头”、有“赚头”,让乡村旅游业成为乡村振兴最美产业。

坚定不移抓靓和美乡村——

我市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我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串点连线成片,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村、重点村、精品村。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顺应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精品示范村规划,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同时加快重点镇村建设,补齐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以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探索培育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康养等新兴业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做好“水文章”、打好“特色牌”,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明光“陆郢模式”,以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

坚持文化赋能。深入挖掘滁州红色文化、大明文化、醉翁文化、太平文化、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更实举措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