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综述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4-03-29 08:03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心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一守住、两缩小、两确保”为核心,奋力促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3年,全市18.07万脱贫人口和1.74万监测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全面巩固,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现象,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9598元,同比上年增长16.11%。产业、就业和小额信贷等工作均位居全省前列,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作为我省唯一地市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专题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推进发展庭院经济相关做法被国家和省乡村振兴局专报推广。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市明确防返贫动态监测范围,推行“一码”申报,简化监测程序。此外,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对88.6万农户全部发放防返贫监测申报政策“明白纸”,对6759户监测对象全部张贴帮扶政策“明白纸”,做到宣传全覆盖、政策全透明。

为常态开展网格化监测帮扶,我市充分发挥10904个村组网格、11404名网格员的监测作用,加强日常跟踪走访,力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强化部门数据比对,高效运转预警线索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全市乡村振兴系统与13家行业部门常态开展部门数据筛查对比,实时监测防范化解各类返贫致贫风险。去年,共推送比对信息30万条,有效推动监测对象信息精准,年度新增监测对象1211户3580人。

产业就业增强致富内生动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市在就业帮扶工作中,强化劳务协作、载体建设、岗位开发、兜底安置、精准服务。去年,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务工就业7.71万人,超年度目标任务6.67%;开发公益性岗位10788个,超目标任务70.02%。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去年,我市共投入产业帮扶衔接资金5.86亿元,涉及项目152个。同时大力推动庭院经济,带动813户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均增收6400元以上。该项工作分别被国家、省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专报推广。

我市突出金融支持,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力度,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有效防范贷款逾期风险。去年,全市新增贷款金额6.4亿元、户贷率21.1%,均居全省前列。

发挥重点项目强村富民作用

强基础,管好衔接资金项目。我市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建设分析预警机制,分季度通报调度,督促各地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进度。年度各级衔接资金到账8.28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2277万元,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项目261个,完工率100%。

促提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强化联农带农载体建设,提高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全市1778个帮扶项目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943户发展生产、2825人务工就业、7065户资产收益、24561户救助帮扶。

增效益,用活衔接项目资产。对8666个、73.45亿元历年扶贫(衔接)项目资产建立台账,确权管理,完善收益分配使用,不断提升衔接资金政策落实成效。35.36亿元经营性资产2023年收益率预计超6%。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在全国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专题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集聚各方力量参与巩固成果

2023年,我市通过开展1名市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1个村、2户困难户的“1112”定点联系帮扶机制,持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级领导定点联系指导,推动帮助产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等。同时发挥行业作用,持续实施单位精准帮扶,全市直接投入4316.61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42个;引进资金3320.87万元,帮助引进帮扶项目58个;帮销农产品1.18亿元。

各地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县域结对帮扶。指导天长市结对帮扶萧县,推进产业、就业、消费、人才交流等合作帮扶,落实1600万元帮扶资金并匹配到项目,采购农副产品10081万元,继续选派干部赴萧县开展挂职和交流活动。

强化驻村帮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切实打通基层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凝聚社会力量,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全市1548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2306个,惠及913个村,投资经营类项目1408个、投资总额190.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