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阔步向新程
——我市高质量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金秋十月,碧空辽阔,走在滁州的街头巷尾,不仅能感受到秋日的宁静与美好,更能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当下的滁州,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外贸百强、科创中心百强、数字经济百强、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产业基础坚实雄厚,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下的滁州,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数字城市百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城市品质文明和谐,彰显了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环境的积极作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奋勇争先,高质量发展步伐稳健,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百强,是近十年间全国进位最多、增速最快的地级市之一,正处于加快发展的上升期、关键期。
从当下再启新程,我市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高举改革旗帜、弘扬小岗精神,奋力展现“六个新作为”、做到“六个走在前”,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滁州上书写更为璀璨的篇章。
攀高逐新 “主阵地”根基稳健动能澎湃
10月19日,包括显示材料、新型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真空半导体设备、高精材料等类别的10个新项目在滁州经开区集中开工,其中总投资80亿元的惠科电子纸显示模组整机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2017年,滁州与惠科首次结缘。当年签约落地、2019年点亮投产的惠科光电第8.6代液晶显示器件项目,是我市史上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曾被列为滁州市创新发展“一号工程”,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带来蓬勃活力。
7年弹指,双方再度携手之时,我市已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跃升,全市“新三样”产业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3年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池产能均占全省一半以上,实际产能分别占全国的21.7%、8.9%、8.2%,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了比亚迪、国轩、力神、天合等一批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规上企业近500家,正在继续奔向“一二三城”的雄伟目标。
岁月镌刻足迹,奋斗绘就荣光。7年间,始终不变的,是我市深入实践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主抓手、主引擎,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创新完善八大主导产业链链长制,抢占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在改旧育新、攀高逐新中不断推动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扩量提质。
从企业的视角看,7年后再次把重大发展项目落户滁州,映射出我市持续优化提升“亭满意”营商环境,及其带来的良好发展氛围,让企业信心十足。
如今,各地围绕营商环境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花更大功夫、下更大力气。为此,我市在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践诺守信的社会环境基础上,推动“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提升,今年制定出台《滁州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总体方案》,变过去“政府有什么、给什么”为现在“市场主体要什么、给什么”,以企业获得为核心,坚持企业有感、创新引领、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原则,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124+N”增值服务体系架构,推动滁州加速成为活力迸发的“投资热土”、产业聚集的“兴业高地”。
才聚则业兴,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招才引智是重要一环。我市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举办“星耀滁州·会客虹桥”“才聚满天星·筑梦新滁州”等系列活动,与吉林大学等30多所高校成为“人才合伙人”。全市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87户、居全省第3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6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7.1%;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实施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53个,新获评省级产业人才团队数、项目数均居全省第1位。滁州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去年人才吸引力排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格局加速形成,创新动能和人才活力充分释放。
全面主动 “一体化”高歌猛进蓝图铺展
就在10月,南谯区选派新一批20名优秀年轻干部跨省挂职,前往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浦口区跟班学习,从而全方位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等与沪苏浙等高对接。
不久前的9月18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在滁举办,长三角41个成员城市领导、上海市16个区领导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再将时光回拨11年,在2013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滁州正式获得了“长三角城市”的官方身份认证。
从“旁听生”转为“插班生”,再到成为“东道主”,滁州的“融长”之路蹄疾步稳、笃行不怠。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成员城市,滁州早在2001年便参与共建南京都市圈,积极融入发展。自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滁州更加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取得斐然成果。数据显示:近三年,滁州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近1500个,其中沪苏浙项目占比超50%,实际到位资金居安徽第一;新开工项目1200多个、新投产项目800多个、新招引高层次人才超1200名,其中60%以上来自沪苏浙地区。今年上半年,滁州新引进沪苏浙地区项目142个,占省外项目的70%。
一体化推动滁州与长三角兄弟城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多个产业领域实现分工协作。目前为止,我市已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跨省合作平台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启动建设以来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协议总投资971亿元;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3个宁滁皖北产业合作园,已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247亿元。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建中新苏滁高新区,累计招引产业项目超300个、75%来自沪苏浙地区。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在全省率先启用,与沪苏浙城市合作实现县(市、区)、园区全覆盖。依托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共建合滁定远、全椒两个合作园区。77个项目纳入长三角“十四五”项目库,累计获长三角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9.07亿元,分别占全省37%、长三角地区17%,居长三角城市第1位。
一体化推动滁州与长三角兄弟城市全领域紧密联系,民生、教育、医疗走向共建共享。目前,我市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5个,每年销往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总额超500亿元;与长三角地区开展医疗合作200余项、合作办学10所,长三角首所跨省办学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建成招生。112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实现县级跨省联网全覆盖。与上海嘉定区、苏州吴中区签订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协议,与南京市签订民政帮扶协议。“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等全国110个城市实现联网互刷。
敢想敢干 “破与立”红利凸显推力输出
历史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每一次突破性的发展,往往寓于勇于革新的行动之中。
46年前,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一声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大幕,给滁州留下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基因”。
46年来,滁州始终高举改革大旗,先后承担95项国家级和143项省级改革试点,探索出众多特色鲜明的“滁州经验”、全国亮点,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
再访小岗,一张“改革清单”内容充实、脉络清晰——
近年来,当地对准农村发展的“堵点”“痛点”,陆续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发出了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让村民从“户户包田”到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成立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拓宽增收渠道,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61万元跃升至2023年3.4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68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420万元,产业繁荣、乡村秀美、农民富裕的新小岗跃然眼前。
放眼全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等5项“国字号”整市试点为我市推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激发更大活力、带来更多机遇、添注更强信心。
10月25日,琅琊区清流街道居民陈大爷刚迈进紫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被工作人员一眼认出。“从前隔一阵子就得往大医院跑一趟,如今在社区医院就能把检查、配药全解决。年龄上来腿脚不行,这个慢病门诊下基层真是‘及时雨’!”
记者了解到,自从我市依托基层医改成果,实施普通慢病门诊下沉基层后,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便有来自医联体牵头医院的专家坐诊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普通慢病药品目录也从原先20余种拓展到近80种,均通过医联体“中心药房”统一采购配送,像陈大爷这样的患者就近看诊购药越来越方便。
9月,在山东召开的2024基层卫生健康创新发展大会结束后,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在复盘会议时,点名表扬滁州基层医改工作。这届大会,我市《滁州市推进乡镇卫生院分类管理改革,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的医疗资源》《定远县依托县域医共体,着力打造家庭医生签约升级版》等5个案例获评全国优秀,占全省总数一半以上。案例的背后,是我市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是全市医疗服务可及性、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暖心现实。
还有“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域推进,全市开发区“标准地”出让占比达100%;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滁州,去年入库重点项目265个、总投资6985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一;有整市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围绕吃、住、行、养老、托幼等相关业态,把生活品质高端、消费快捷便利、服务细致高效、场景智慧创新的幸福“圈”在群众身边……每一次“革故鼎新”,每一步“敢为人先”,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新时代、新坐标、新使命。今年7月以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市委七届七次全会聚焦“六个新作为”“六个走在前”改革目标,明确了当前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统筹发展和安全等领域12个方面的改革任务。
滁州,将进一步树立领跑意识,勇于争先创优,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改革试点,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的滁州改革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