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暖心温度中奔向美好生活

我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2-09-01 08:26来源:滁州在线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再次强调,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谋深谋准谋实民生项目。让老年人“暖胃暖心”的助餐服务、减轻负担促进成长的普惠性托幼班、在小区街角遍地开花的健身器材……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落地,以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回应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2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按照省暖民心行动方案,结合年初安排实施的20项民生实事,继续全方位为民生幸福“加码”。

端稳就业“饭碗”,筑牢民生之基

在南谯区银西社区,社区宣传栏、小区楼道间等处,广泛张贴着“三公里”就业圈的小程序二维码。“想求职的居民随时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岗位在招人,也可以直接录入求职信息,由系统为其对接条件匹配的工作机会。”银西社区党委副书记尹晓晨介绍。

今年以来,为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精准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岗位招聘等信息,我市以16个试点社区为圆心,全面铺开“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畅通就近求职招工的信息渠道。

就业稳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万户灯火,是最大的民生。

为拓宽就业渠道,我市精准施策,创新企业招工帮扶“五五”打法,破解企业招工用工留工“三难”困境,举办“2+N”、夜市招聘等各类招聘会902场次,累计服务企业1.2万户,达成就业意向7.47万人。针对重点群体,实施就业岗位扩容提质工程,全市累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3191个、短期见习岗位2017个、公益性岗位2908个、临时性专岗2018个。严格落实社保费“降缓返补扩”组合政策,累计为全市企业降本减负1.8亿元,帮助稳岗稳就业。

为促进“好就业就好业”,我市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实地调查、电话摸排等方式掌握求职者实际需求,在线上、线下开展了多类就业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补贴性培训2.65万人次,生成补贴金额1449万元;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779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42人。

“通过参加政府开展的免费技能培训,我系统地掌握了家政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对更好就业信心十足。”在滁州皖嫂职业培训学校,35岁的付秀青顺利通过了培训结业考试,喜滋滋地将职业技能认定证书展示给记者看。

在强有力的促进就业政策下,1至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62万人,帮扶1.02万名失业人员、2862名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增加服务供给,解决“急难愁盼”

8月24日中午,琅琊区琅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餐厅窗明几净,充满了诱人的饭菜香气。厨房里,1名大厨、2名帮厨围着旺盛的灶火忙碌不歇,正在为辖区90多名老人烹制今天的营养午餐。这里每天中午都会供应7种菜品,有荤有素、有饭有汤,组合价格从8元到20元不等,还能选择送餐上门,深受辖区老人的欢迎。

11点刚到,住在附近的潘淑云老人前来就餐。她点了一份套餐,里面有烤鸭、丝瓜炒蛋、香芹云丝和西红柿蛋花汤。刷完卡,潘奶奶走进餐厅,满满当当的餐盘很快呈了上来。“味道挺好的,价格也实惠,更重要的是方便、省心、安心!”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就实现了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覆盖,并以此为依托布局多元化的老年助餐服务。今年6月1日起,老年助餐补贴政策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为不同年龄段以及经济困难等老人提供每天1至5元的助餐补贴。“像潘奶奶这一份15元的套餐,经过补贴和中心‘惠老价’折扣,她个人实际只需支付10.5元。”琅琊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汪洁介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市实施暖民心行动的重要内容。“多亏社区开设的托幼班,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我也能安心去上班!”银西社区居民陈松对记者说。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的银西社区托育服务中心,是银花街道首家公建民营社区托育机构,自开办以来,大大缓解了社区居民带娃工作两难的问题。

截至7月底,聚焦老年助餐行动,全市共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56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168个,已投入运营的城乡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老年餐桌共175家,累计服务达16万人次。围绕安心托幼行动,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9506个,新建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2个,新增托位3079个;今年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围绕快乐健身行动,在全市维修改造提升和配建居住小区179个、行政村健身设施126个,并以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承办为契机,大力营造全民健身氛围,累计培训健身群众5.89万人次,组织群众参加赛事活动29.47万人次,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脚踏实地行动,托起幸福生活

稳定就业守护万家灯火,解决“一老一小”生活难题,打造“从早到晚”幸福生活圈……办好民生实事,我市从群众实际需求感受出发,坚持普遍受益、品质提升的原则,细化实施方案,实化工作举措,有力有效抓好推进落实。

办好民生实事,我市既做好当前,也长远打算。加快推进就业促进、便民停车等周期短、见效快的民生实事,计划今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停车泊位1.9万个以上。同时,提前谋划、滚动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科学合理地把目标任务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各相关部门,定期调度推进,强化督查督办,确保有序实施、如期完成。

办好民生实事,我市既舍得投入,又精打细算。对10项暖民心行动,我市一方面充分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该建的建,该补的补,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截至7月底,市财政累计投入暖民心行动资金2.49亿元。另一方面,利用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老年助餐服务、安心托幼、放心家政等行动中,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管理。

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让群众的生活多了甜头,有了盼头。“好几年前就想买车,可小区不好停,迟迟没有下手。去年道路改造,把这块空地改成了停车场,还安了一排充电桩,这‘民生实事’真是办到我的心坎上了。”结束一天工作,家住紫薇西区的赵先生把刚购置的新能源车开进附近的紫中路停车场,提上在路上买的一兜卤菜,脚步轻快地往家走去。“之前班车往返要大半个小时,现在自己开车20分钟就到家,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幸福感蹭蹭地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