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 “优等生”滁州的强劲引擎
2020-2022年,连续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考核均居全省前列;去年实现生产总值3610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领跑全省;在全省季度“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6个季度荣登第一、营商环境连续5个季度居前两位、科技创新首评夺魁……以上数据都属于滁州。近年来坐稳安徽经济总量“第三城”的滁州,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以敢闯敢为、思想解放闻名的滁州风头正劲,一座厚积薄发的实力之城正加速崛起。
聚产业 集群集聚构建经济发展强引擎
近日,在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挥舞,大型物流车辆穿梭往来。“自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今年的订单早已排满。”工作人员笑着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太阳能科技企业,在滁一期项目于2019年11月7日签约,并实现当季签约、当季开工、半年投产,创造了大体量项目建设的最快速度。得益于凤阳福莱特等光伏玻璃企业的集聚,投产后的晶科节省了大量原材料运输及仓储成本。
从2018年至今,滁州市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背板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产业链条,汇聚光伏制造规上企业45家,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
产业集群集聚是滁州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滁州市全面推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形成了智能家电、先进装备、硅基材料、绿色能源、新型化工和健康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底,六大支柱产业企业数1441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67.5%,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365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7.9%,已成为滁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滁州,产业集聚态势加速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依托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天长、来安、全椒等区位优势建设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和依托定远、明光、凤阳等资源禀赋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的两大板块,和以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为代表的1+9省、市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基地协同发展的格局。
一体化 主动融入开创发展新局面
总投资50亿元的滁州德兰明海新能源储能项目预计明年将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100亿元。“项目在滁州南谯建设生产基地,在南京浦口建设科研中心,综合了南谯区的空间优势和浦口区的科教优势。”滁州德兰明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德兰明海是皖苏两省合作结下的“硕果”,也是滁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缩影。地处苏皖交界地区的滁州,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坐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双圈籍”城市。在2013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上,滁州获得了“长三角城市”的官方身份认证。
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的滁州,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近邻优势,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滁州市承接沪苏浙地区转移或合作亿元以上项目占引进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有力有效带动了滁州市产业整体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滁州在落实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中新苏滁高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区,也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区;与南京签订“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滁宁合作领导小组,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省级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定远、凤阳、明光3个省际合作园区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
今年8月23日,滁州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湖州、上海市杨浦区和徐汇区学习考察。党政代表团密集走访长三角地区,在滁州市已成常态。从山水相连到人缘相亲,再到携手并进,滁州市与长三角兄弟城市正聚力开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求创新 招才引智赋能高质量发展
安徽博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福全博士是滁州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政府在其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全方位帮扶,仅科研、人才、项目等奖补资金就有近2000万元。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短短几年,宋福全就带着他的科研团队陆续研发上马甲基铝氧烷和前驱体材料项目,广泛用于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半导体照明、光伏等领域,有的实现了进口替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长期以来,滁州始终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创新驱动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
英才广聚、创新涌动。滁州以招才引智“质量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和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升级版。2022年,开展院士助滁22人次,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省级领军人才项目20个,新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数居全省第2位,去年首次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不久前召开的安徽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二季度工作会议,首度将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季度“赛马”评议,滁州科技创新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8月29日至30日,2023年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全体大会在滁州天长举行。该联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旨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强跨区域联动合作。今年,滁州加入联盟,并进入“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范围,将与联盟成员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滁州市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目前,滁州全市拥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家,居全省第1位;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0家,高企总数达1036家,居全省第3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7户;2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居全省第3位。年度获省科学技术奖11项,居全省第3位。
“亭满意” 贴心服务塑造良好营商环境
项目招商洽谈阶段,有5名业务骨干组建项目帮办组,项目开工缩短2个月前期准备时间;项目建设阶段,即便遭遇疫情,9个月就顺利完工;项目投产后,想找配套企业合作,区里立即邀请5家配套企业上门洽谈;存在缺工问题,和区里打声招呼,不用企业操心,1000多名工人上门报到……这是总投资100亿元的飞利浦智能家电产业园负责人亲身经历的滁州对企服务举措。
“亭满意”是滁州市倾力打造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聚焦建设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持续深化“双对标”、开展“为企优服务提升年”等活动。
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市长热线服务企业“1号键”话务端;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涉企服务专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建设“皖企通”滁州分厅;率先试点“证照并销”“一业一证一码”“市内迁移登记”等各项改革……“亭满意”的打造并非一日之功。
滁州市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等系列活动。出台“15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活动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年度实践创新奖。建立双月联席会议制度、企业联系包保机制、定期上门服务机制、问题办理约谈机制等四项机制。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2022年为企优环境评议连续三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
在“亭满意”的带动下,来安“来安心”、全椒“全舒心”、定远“定放心”、南谯“谯头堡”、凤阳“凤如意”等服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滁州正努力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