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滁州③|全国首个“幸福湖”是怎样炼成的?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chuzhou.gov.cn2023-12-22 16:36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阅读人次:
字体:打印

明湖风光。滁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滁州是座山水之城,“一山”琅琊山、“一亭”醉翁亭闻名天下。最近,她又有了一个新名片:全国首个“幸福湖”。

冬日的滁州,登滁阳阁一览,湖面波光粼粼,水面荡起层层波纹,清澈澄净的湖面倒映着青山、绿树、楼阁,这里就是滁州市明湖。

2022年,水利部在全国选择了7个水域自然禀赋好的河流或城市湖泊,作为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其中,明湖被列入7个试点项目之一,是唯一的城市湖泊试点项目。近日,明湖通过了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复核评估,成为全国首个“幸福湖”。

究竟什么样的湖泊是“幸福湖”?连日来,记者走访滁州多地,观河湖之变,探寻滁州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秘籍”。

明湖风光。徐明摄

“低洼地”变成“新地标”

曾经的明湖,地处龙兴河末端的低洼地,“十年九涝”是百姓最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周边破旧的农舍、污乱的养猪场和不成片的菜地,让这里成为城市南部的“不和谐”地块。

为了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2015年9月,滁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胜天河综合治理工程,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建设明湖湿地公园,成为滁州绿色发展“一号工程”。

河湖水系治理,治水是前提。

滁州市水利局河长办主任杨帆称,滁州市依托原有地形新建1号闸、2号闸,综合整理原有地形地貌,搬迁原湖区居民,使水能蓄得住、泄得出。

明湖风光。徐明摄

接着在上游取直龙兴河河道,连通周边水系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建设,使明湖活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同时,对补水通道八支渠进行全面清淤和生态护岸建设,让八支渠不仅保障了优质水资源向明湖补给,还使之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有优质水资源,有健康水生态,还要有宜居水环境。

杨帆称,滁州市在胜天河左支入湖口,设置了800多平方米的保护区,培育了芦苇潮滩沼泽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低密度斑块化引入湿地林,建立了适宜多种蛙类生存繁衍的自然湿地空间。

明湖风光。徐明摄

同时,选取明湖的东南角,营造了数个具有一定面积并适宜鸟类活动与栖息的湖中小岛,为迁徙季过境的候鸟提供停歇地。

此外,滁州市还通过对大坝两侧微地形缓坡填筑坝体的方式,打造出了一条集观赏、体验、休闲多功能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

据了解,2016年年底,明湖开始蓄水,2017年汛期湖区形成,一期包括移民、工程建设,总投入23亿元。

明湖风光。徐明摄

“水文化”解锁“大幸福”

要实现“美丽明湖”向“幸福明湖”的升级,仅靠环境整治,还远远不够。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幸福河湖建设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借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杨帆坦言。

在他看来,幸福河湖是河湖管护的最高标准,是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安澜通畅、清洁美丽、生态宜居、和谐富足的现代化江河湖泊。“所以打造幸福湖,做好水环境治理,只能说完成了一半。我们还要通过水文化塑造,带动文旅融合。”

明湖风光。徐明摄

滁州是明文化的起源地,于是明湖以“明”文化为主线,建设了明文化广场,重现明代仪仗及仿明古建筑等历史文化,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景观,成功将历史资源与明湖水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

与此同时,美丽河湖建设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明湖菊博园内,滁州将滁菊的种植和生产,与现代社会的加工艺术和品茶艺术有机结合,把极具地域特点的特产展现给市民与游客,带动了第三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明湖风光。徐明摄

在整合了区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管护资源后,如今的明湖,正在从“安全”“生态”“美丽”“富民”向“幸福”汇流,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绿色福利”。

8年来,滁州市以明湖为牵引,环湖启动了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度假、康体健身和高档居住区为一体的高品位低碳示范海绵新城建设,目前,综合投入已近100亿元,过去脏乱不堪的明湖,被彻底“美颜”。

如今,明湖已成为滁州市最靓丽的风景,成为“醉美”亭城的城市会客厅和生态活力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