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融圈进群 蹄疾步稳
注塑、冲压、切割……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一块块指甲盖大小的涡轮叶片就从中新苏滁高新区道益精密科技项目的产线上“出炉”。不久后,这批配件将从安徽省滁州市出发,运往长三角地区汽车生产工厂,为大众、奇瑞等汽车品牌增添动力。
产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是打造跨区域产业链、提升区域整体产业链水平的重要路径,类似道益精密开展科技项目协作发展的企业在滁州市还有很多。近年来,滁州市始终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融圈进群”为方向,以省际毗邻地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重点,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百强,实现了从全省“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并朝着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坚实迈进。
主动靠上去共绘“一幅图”
跨区域“牵手”,首先要打破地域限制。滁州市从这里率先破题,强化规划引领,促进等高对接、板块联动,与南京、合肥等地建立重大规划合作协商机制,共同编制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滁宁一体化发展国土空间战略规划》等20余个规划,努力实现空间发展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合肥、南京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建“一张网”。
顶层设计喷涌源头活水,领导重视、尽锐出战、凝聚合力,让滁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蹄疾步稳。2020年以来,市党政代表团16次带队赴沪苏浙考察交流,先后选派50余批近300名干部赴沪苏浙跟班锻炼“取真经”。与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实现党政代表团常态互访,与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等地建立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高位推进跨区域重点合作事项落地落实,同时在思想理念、工作机制、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加强与沪苏浙城市的全方位对接。
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是“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滁州市做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八大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集群式发展。近3年来,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超800个,实际到位资金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滁州市还顺应“双碳”战略,紧盯“新三样”,抢占新赛道,压茬开展季度攻势,顶格推进项目建设,每季度组织“三看三比”集中观摩。“十四五”以来,全市引进80亿元以上项目近30个。
精准接上去共谋大发展
一河之隔的“好邻居”,如今成了“合伙人”。位于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是江苏省南京市一家研发晶圆半导体的企业。经南京市浦口区推荐,2020年8月该公司与南谯经开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投资30亿元,用于研发、生产硅基半导体功率芯片。该项目是滁州市第一个晶圆体制造项目,也是两地深化合作的一个缩影。“浦口区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实力雄厚,而南谯区产业腹地广阔,发展空间大,两地资源优势互补。”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翁锦烽说道。
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围绕合作共建,滁州市加入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和“双创券”试点区域,与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政府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探索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打造“研发制造飞地”等。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来滁落地转化。此外,滁州市还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在区域创新发展、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共同发展新格局。
“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樊红兵介绍,滁州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在全域推进毗邻地区跨界合作,一处处“试验田”热潮涌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率先突破,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建设以来,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4个、总投资超960亿元。天长—六合、明光—盱眙两个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一大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在全省率先揭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顶格成立领导小组,专班专人专职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已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超248亿元。此外,还依托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共建合滁定远、全椒两个合作园区,串起了滁州发展的“聚能环”。
全力融进去共享一家亲
去年6月28日,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以及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滁宁两地百姓期盼已久的交通新通道从概念走向现实。
交通基础设施全方位互联互通是“同城化”的关键。滁州编制沿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快速通道布局方案,谋划宁滁一体化协同发展交通重点项目近30个。衔接江苏的省际高速公路共9条,大多连通南京,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全省第一。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城际、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的“铁公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共同打造“高速上的长三角”“轨道上的长三角”“航道上的长三角”“翅膀上的长三角”。此外,滁州市还开通至南京公交班线6条,占江苏全省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总数的近十分之一。滁州公交“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等全国110个城市实现联网互刷。
时空距离缩小,心理距离拉近。滁州市还深化共享南京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为宁滁同城化提供了最强黏合剂。
医疗方面,滁州市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合作项目200个。市民通过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可在包括滁州在内的都市圈9市1区133家医院8755个医学专科预约挂号。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天长市人民医院、明光市中医院加入南京脑科医院医联体,南京儿童医院在滁设立滁州儿童医院、全椒人民医院等3家分院。
教育方面,滁州市从幼教、义教、职教、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积极引进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10对宁滁学校结对,包括滁州市田家炳学校和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等。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等知名中小学陆续在滁州设立分校。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滁设分校外,滁州市还深化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宁大校大院大所的合作,打造“研发+制造”科创飞地。
政务服务方面,滁州市深化与长三角城市服务合作,探索建设统一开放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市行政服务窗口,已实现14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南京都市圈“跨域通办”。安徽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来安县与浦口区“跨省通办”专窗发放。南谯区探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审批、容缺审批制度改革,并建立了省际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机制。